第4部分 (第3/5页)
此时,姒禹的长子姒启也已经四十多岁,身材魁梧,勇武过人,姒禹一直命他治理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在那里训练和管理军队。他听说年事已高的父亲要亲自领兵南征,觉得于心不忍,便急急赶往都城,要求代替父亲领兵去征讨三苗。
姒禹没有同意。
他认为,三苗族人不光英勇善战,而且熟悉地理环境,善于用兵。让儿子领兵出征,胜算的把握极小,弄不好还会把自己的性命和整个部队丢在那里。
他对姒启说:“我在当年治水的时候,对三苗人居住的区域比较熟悉,而且还了解一些三苗人的生活习惯,只有我亲自去征讨他们,才有胜算的把握。你就继续留在阳翟,加强军事训练,一旦都城出现情况,要立刻率领你的部队包围都城。记住,此事责任重大,你千万要小心,不可饮酒误事。”
因为虞舜当时还是挂名的天子,仍然是一国之君,所以姒禹南征期间,朝政名义上仍交给虞舜管理。但实际上朝中上上下下四梁八柱的主要官员几乎都是姒禹的人,有那么几个虞舜的嫡系官员,也都徒有虚名,没什么实权。再说,虞舜当时已经是八十多岁,即便有心乘机恢复自己的旧制,无论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难以应付,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是想想而已。姒禹早就把这步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过为了万无一失,他临行前还是把主管各部门的大臣叫到一起,对各项工作做了细致的安排。
姒禹挑选了三千精兵,数十员战将,让他的两个精明强干武功高强的侄子,负责押运粮草,以确保后勤粮草的供应。
姒禹把国内的工作都做了妥善安排后,便选择了起兵的良辰吉日。
南征大军在姒禹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姒禹严明军纪,行军途中不准侵害百姓利益,违令者,杀无赦!
因此,部队沿途受到百姓的欢迎,都积极为他们提供房屋住宿。
走了二十余日,这天终于来到了和三苗氏部落接壤的地方。
姒禹带着几名部下,找了一处平坦开阔之地,命令炊事班埋锅造饭,其余士兵一部分留下来平整地基,一部分分成几组,分别在距离营地四面五里至十里之间巡逻警戒,以防敌人偷袭。剩下的大部分士兵都上山砍伐树木和寻找石头,将树木和石头搬运回来建造军营。
那时候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树木和石头,建造营房的材料极为方便,不到两天的时间,一处木石结构的军营就建造完毕。
安营扎寨后,姒禹并不急于出兵,而是每日操练军队,让士兵练习爬山和在树丛中串行,以适应当地的作战环境。
治水英雄大禹亲自领兵而来,使三苗族民大惊,他们慌慌张张地向首领报告,商议对策。
大酋长南山虬冷笑道:“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三苗人也不是好欺负的!”
“只是我听说,那大禹神通广大,道法无边,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我们如何能对付得了哇?”他的弟弟南山虺显然对姒禹有些恐惧。
“这个嘛,我早就有了准备,我已经派人去请国师云髠道长,他有许多精通道法的师兄弟,到时候让云髠道长请他们出山,还怕斗不过他一个大禹。”
于是,南山虬也下令,调集附近村屯身体强壮的村民五百余人,在距离夏禹大营西南约十里以外的一处山坡上建造大营。
就这样,双方剑拔弩张,各自备战,等待着即将来临的一场厮杀。
十天后,一个晴朗的天气,双方在两军阵前展开了第一场大战。姒禹采用正面公开迎敌,两侧暗中设伏的战术,南山虬的军队不及提防,被姒禹的三支队伍夹击,大败,死伤一百余人。
南山虬大怒,立刻催促云髠道长率五百名勇士前来助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