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5页)

兄弟们都点头答应了。

帝密二十七年(癸未,前2138),姒禹化悲痛为力量,决心努力完成父亲遗留下来的治水重任,以此取信于天下,赢得民心。他始终认为,他的父亲崇伯鲧是尧和舜迫害致死,这杀父之仇将来一定要报。不过,他是个极其聪明的人,只把深仇大恨埋藏在心里,表面上却对尧和舜谦恭崇敬,惟命是从,深得尧、舜的信任。

姒禹仍然采用的是父亲鲧的治水方法,筑坝挖沟(远古时称河为沟),清理水道。筑坝时,仍使用圣山上的“息石”和“息壤”,以镇河妖。可是,天子并没有因为他动用了“息石”和“息壤”而对他治罪。这就足以证明,当年尧帝治崇伯鲧之罪,并非是因为他盗用了“息石”和“息壤”,而是因为他与虞舜争权。

姒禹把这一切都暗暗记在了心里。

帝密二十八年(甲申,前2137),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了阻力。一些居住在黄河和长江下游沿岸的部落,为了本族团的局部利益,不允许禹的治水大军在他们的土地上开挖河道,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姒禹多次出面与他们交涉,但都无济于事。这些部落里的男男女女,自发地组成队伍,手里拿着棍棒和刀枪,呐喊着追赶治水大军,治水工程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姒禹认真地分析了天时地利和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拟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向天子申请,要求建立一支维护治水的专业武装部队,对阻挠治水的部族进行打击和征伐。

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尧帝和虞舜的支持。

于是,姒禹便挑选一批勇武的壮士组成武装部队,使专人对这支军队进行作战训练。

姒禹打算借此机会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他想:父亲临终前留下的遗言分明是在告诉我,让我要尽一切努力争取治水成功。治水成功那就是国家的一等功臣,就会得到万民的爱戴和拥护,就有了和尧帝、虞舜斗争的资本。哼哼,到那个时候,究竟鹿死谁手那可就不好说了。于是,他把十一个异母兄弟,全都安插到军队里,当上了小头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这支军队有了很强的作战能力。

当时的治水大军已经分成了南北两条战线,南线负责治理长江极其分支水域,北线负责治理黄河极其分支水域。姒禹便把新建的治安军也分成了南北两个支队,分别配合治水大军维护治水工程的顺利进行。

不久,姒禹的治安军便开始以武力征伐那些阻挠开挖河道的部族,对那些顽固分子给予坚决的打击。那些阻挠治水的部族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族民,根本没有战斗力,双方交战,一触即溃。他们被迫屈服,只好牺牲局部利益,顾全治水的大局。

但是也并非所有的部族都那么容易征服。

为了对抗姒禹的治安军,黄河下游的曹戎和魏戎(两地均在今山东西部境内)联合起来,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使北线的治安军接连失败,一筹莫展。

当时姒禹正在南线的长江流域指挥清理水道,闻报大怒,于是亲往北线率领治安军与戎人作战,经过了一番激烈的征战,终于征服了曹戎和魏戎。两国不但同意在他们的领地上开挖河道,还出动了许多族民帮助挖沟开渠,清理河道。他们对姒禹无比尊敬,都尊称他为大禹。

姒禹先后以武力征服了曹、魏、屈骜等小国,不但使治水工程得以顺利进行,还逐步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和军事力量。

一次次征战的胜利,也使姒禹进一步认识到拥有一支强大军队的重要性。他开始暗中网罗人才,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为将来争夺霸业做准备。

正是:

虎父无犬子,

英雄出少年;

胸怀凌云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