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 (第2/4页)

看到他们就要跑,这还不是煽动造反又是什么?

巡检队长当即立断,下达了逮捕这些造反乱民的命令。

霎时间,冲突爆发了开来,不小片刻就有十数手无寸铁的百姓伤在手握棍棒地巡检手下。

但是很激烈的冲突还只是一个开始,不知道是哪一个百姓身上藏了一把匕首,还是他情绪太激动了,一下子就捅死了一个巡检,这些冲突升级了。

本来只是想将这些乱民抓回去,却不想这些乱民身上既然藏有利 器,还杀了一名巡检,这可不是拒捕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了,这已经是造反了。

既然是乱民造反,那打红了眼的巡检队长立刻下令武力镇压,这一次他们换下了手中地棍棒,而是抽出了腰间锋利的兵刃。

若是棍棒,百姓们凭借手中的扁担、锄头尚还可抵挡,但换上了精钢打造地兵刃,大部分都手无寸铁地百姓几乎没有抵抗之力,不一会儿人数几倍于巡检地百姓就都倒了下来。

到是站在一旁看热闹的诸葛清夫妇和多尔衮以及其他百姓都遭受了无妄之灾,虽然他们没有像被围困地百姓那样动手抵抗,乖乖的束手就擒,但多尔衮藏在骡车下的战刀却被巡检搜到了,这下便成了头号反贼给抓了起来,连累诸葛清老夫妇俩也被送进了府城的监狱。

若是有身份文碟还好说,偏偏多尔衮没有,诸葛清夫妇到是有身份文碟,只不过是二十几年前的

上查的也不是很严格,因此多尔衮算是蒙混过去了, 了这里却出了漏子,这也该多尔衮倒霉,那么多人聚集在官道上,他们又有一辆骡车,唯一的路让人给堵上了,只盼着人群散了自己好继续赶路,却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还深陷牢狱。

虽然他一再解释那把刀是防身之用,他们从关外千里迢迢回到中 原,路途遥远,怕不安全,才买了一把刀放在骡车下面,并不是想要造反,但是那审讯的官员抱着宁错过。不放过的想法,而且多尔衮虽然粗布麻衣,但有一种难掩的贵气,根本就不像是诸葛清老夫妇俩的侄子,颇有些相人之术的主审官认定多尔衮可能就是隐藏在人群中煽动乱民造反地主要首领,而且多尔衮长期握刀的手也证实了他曾经是个军人,而且从军年龄起码在五年以上,这样一个身份不明,又可能从军在五年以上的神秘年轻人,身为主审官。无论如何也不能放掉这样一个人。

多尔衮担心倒不是诸葛清夫妇俩的安全,实在不行他们完全可以将自己招供出去,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官府应该不会太刁难他们,而他现在担心的是他藏在骡车上自己的印鉴,只要找到自己藏在掏空的车辕里的印鉴,那自己的身份立刻就会暴露,这样他想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大明回到大金就不可能了。

虽然主审这一次煽动乱民造反的官员对多尔衮产生了巨大的怀疑,甚至还对多尔衮动用了大刑,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撬开多尔衮的嘴。也多亏了多尔衮被抓前心生急智,让诸葛清夫妇说自己是他们雇佣的马车 夫,这样一来就跟诸葛清夫妇撇清了关系,诸葛清夫妇顶多被关几天。就会没事释放,逼近他们两个年纪都怎么大,又一直待在马车里,还有身份文碟在身。虽然旧了些,但起码证明了身份,因此官府是不会为难他们的。

诸葛清夫妇按照多尔衮所说的去做了。果然在关了他们几天。看他们也没什么异常的举动。就将老夫妇二人释放了,还将那辆骡车放 还。好让老夫妇俩有辆车回家。

诸葛清夫妇惦记着被抓的多尔衮,可又是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该如何营救多尔衮,又不敢以大伯地名义前往监狱探望,这样过了十数 日,两人身上的银钱差不多花光了。

老夫妻俩商议了一下,将骡车卖掉,就在孝义县城外搭了一间茅屋住了下来。

发生乱民造反的事情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