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 (第2/4页)

么事交给大太监魏忠贤一古脑的的包办,弟弟做皇帝简直就是呕心沥血,重大之事都亲历亲为,果然是龙生九子,个个不同,摊上这么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袁崇焕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一听说皇上还带伤见他,赶紧的将从辽东朝鲜人手中买来的几根高丽山参取来,时间太急,找不到什么漂亮的盒子盛放,这倒好,用红布一包。揣怀里就进 宫。

君臣见礼之后,袁崇焕将此行任务的结果禀告了一下,除了造船的技术工人外,袁崇焕自己还多了个心眼,将朝廷民间会制造爆竹火药地门户也都一扫而空,当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能全部做到,但至少让皇太极顿时间内不能提高它火药生产量,这也一样能最大限度的皇太极的发展,不过这两样都暂时还不能体现它的力量来,皇太极就算看到了。也未必能阻止的了,君臣二人相视一笑,当然袁崇焕并不知道朱影龙真正的目的事吞并朝鲜,他以为朝廷急需这些懂得造船的工人,真心诚意的帮助朝鲜保存这些人呢,又能一箭双雕,多美地事情。

有的时候还不得不佩服那些弱小的民族和国家,朝鲜君臣此次是破釜沉舟,决死守城,妇孺相继都撤出了汉城。疏散到汉城南部的州县,留下的全都是精壮和守城的士兵,没日没夜的加固城防,在开城到汉城仅仅几十公里的区域内。设下了无道防线,其中两道以陷坑、铁荆棘为主,设简单的观察箭台,骚扰性质的。兵力不多,只要是为了拖住金兵脚步,让后方多一点时间准备。后面三道是用石头累积起来地石头墙。并且用大量深沟槽来限制金人强大的骑兵力量的冲锋。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烧山火攻地策略阻止金兵的前进,汉城自己还有三道防线。一,护城河防线,水是必不可少的,发动了朝鲜的百姓把刚种下地小麦全都给收割了,省的留给金人糟蹋了,然后就是坚壁清野,第二道外城防线,兵力最多,明廷帮助朝鲜训练的两万多军队全部防守外城,与朝鲜其他官军还有青壮约五万人,城内还有十万青壮随时待命,内城防线,就是以朝鲜王宫地宫墙为基准,一个缩小地外城防线,御林军约三千,青壮太监约有两千人,还有组大寿带过去地五百辽东军也驻守在内线,他们负责朝鲜王室的最终安全。

朱影龙听完袁崇焕地描述后,半晌沉默不语,这要是让南京的魏忠贤学会了,自己可怎么应付呢?反正他现在知道皇太极可能这一次在汉城遇到大麻烦了,朝鲜之所以这一次这么大的爆发力,原因只有一个皇太极不是要他们称臣,而是要他们亡国灭种。

每一个民族面临这样的灾难之前都会奋起反抗的,就算最后没有 用,都是很悲壮的,皇太极想拿朝鲜当试验田,恐怕十年都不一定能长出庄稼来,朝鲜族与汉族不同,汉族说句不客气的话,从诞生那天起就被人为给阉割了,正是因为这种阉割,成就了他逆来顺受,无比包容的特性,儒家文化就是利害,甭管你是那个族的,只要你接受儒家文化,你也就等于被阉割了,不管是谁统治谁,只要是统治汉族的,除非从根本上掉儒文化,否则自己准给精神阉割,成为汉家一份子,蒙古这还是逃的快,要是逃慢了,估计蒙古族也就成为历史了,想想历史上的匈奴、鲜卑都哪儿去了?

朝鲜和先前的高丽,都相继被汉人征服过,都因为那是个苦寒之 地,打了之后都扔到一边,让它称臣就好了,除了金人,历代王

都离朝鲜相差十万八千里(秦汉以前不算),这么远 方,从派官员上任到到任来回一下估计得要一年时间,简直就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了,干脆让他称臣纳贡得了,直到明朝定都北京以后,朝鲜似乎才与汉族亲近了许多,朝鲜大发展也与明朝迁都有一定得因素,明朝延续了前面几朝的政策,朝鲜也表现的极为谦卑,这才保住了独立,其中原因也多方面,一方面明朝没有过多的精力,蒙 古、鞑靼什么的经常犯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