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 (第2/4页)

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下,首先想到的是改变自己的生活,然后才会想到其他,卓巴虽然是大智者,但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卓巴一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称呼朱影龙,如果称呼其“皇 上”,就等于认同了他也是苗人的皇帝的这种身份,也等于承认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造反逆天的行为。

朱影龙看出卓巴的这种窘迫,出口解围道:“卓老如果不知道如何该称呼朕,可以唤朕为朱公子就是。”

卓巴心下感激,不过嘴里并不轻易放弃,冷静的质问道:“诚然如朱公子所说,汉、苗本属炎黄子孙中的一员。地位就应该是平等的,那么汉人为什么要欺压苗人呢?难道就因为是汉人做了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这个问题朕先不回答,但朕到要问一问卓老,如果是苗人占了这中原锦绣江山,做了皇帝,他又怎么对待汉人呢?”朱影龙反问道。

卓巴神情一呆,这个问题他似乎根本就没有想过,到底是学过几天辩证法的,看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果然将卓巴绕了进去,一上来朱影龙就抓住了主动权。

卓巴地反击很快就到了,只听他道:“如果我苗人占了江山,做了皇帝,自然不会欺压汉人以及其他种族的人,这种被欺压的痛苦,我们苗人自己亲身尝受过了,切身之痛,又怎么会强加到别人身上呢?”

“好,眼前就有这么一个例子。两百多年前,太祖皇帝起兵反抗暴元,建立大明王朝,建国初期太祖皇帝曾说:“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华夏之人抚养无异。”但是后来。洪武元年二月,太祖皇帝下诏复唐式衣冠,即禁用“胡服、胡语、胡姓”。许多蒙古、色目人入仕之后。纷纷改用汉姓汉名。后来。太祖皇帝觉得此举有悖“先王致谨氏族之道”。才又下令“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名”。太祖皇帝还禁止蒙古、色目人在本民族内部自相嫁娶,《大明

定:“凡蒙古、色目人。听与汉人为婚姻,务要两 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其汉人不愿与回回、钦察为婚姻者,听从本类自相嫁娶,不在禁限。”卓老学识渊博,相信这些比朕还清楚吧,而你们苗人内部更是有苗汉不通婚的习俗,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即使苗人坐了江山,几百年后还是会别的民族取代,或许是汉族又或许的别的民族,就这么周而复始,卓老认为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想要看到的吗?”

朱影龙说完之后,就这么对视着卓巴,其实这些考虑也并不成熟,只不过他想到的就先说了出来,对于卓巴,也只能算是点拨一下,真正理解只能靠他自己,其实有汉以来,不管谁做皇帝,对少数民族都采取地是怀柔羁政策,表面上是为了和睦共处,实际上一方歧视。另一方先是自我保护,等发觉生存不下去,就会反抗,这个结果就是每隔几百年中原大地就需要乱一次,然后来一次巨大的权力洗牌,当然这种周而复始的轮回也大大的增强了民族的融合还有对外来势力的抗击的韧性,也造就了灿烂的军事文明,就连后世的史学家也说不清楚这究竟是好还是坏,至少朱影龙认为他的好处应该到了尽头,而坏处逐渐凸显了,应该结束这周而复始地轮回了。

朱影龙的话虽然不算是指路的明灯,但倒是让卓巴看到一条根本看不清的道路,他不知道这条路究竟能不能走,还有,朱影龙地话中似乎还有一丝对自己祖宗的否定,有点让卓巴摸不着头脑了。似乎眼前这个年轻人比自己看的更高更远,这样荒谬但好像又是事实的情形居然出现在一个不到二十岁地年轻人身上,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不知不觉卓巴发现自己居然被人左右自己的思考了,这令他感到一个后怕,同时有多了一丝期待,他知道身为一国之君没那么多时间跟一个阶下之囚闲扯,决定自己命运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