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3/4页)

的错误,四处拉拢分化,这才稳住了福建的政局,他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南京朝廷给他的闽南伯的封号,并且任福建总督,这下郑芝龙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福建。

魏忠贤当然不会放过朱影龙大搞改革搞的低下官员人心惶惶这个好机会,不断的派人过江游说各省督抚,大肆宣扬朱影龙肆意篡改祖制,违背祖宗礼法,是为大不孝,蛊惑朱影龙之下数省巡抚、总督脱离北京朝廷,效忠南京的弘隆皇帝。

郑芝龙是心花怒放了,福建是要的,台湾也是绝对不能放弃,荷兰人断了他的财路,他岂能罢休,有了福建这个基地。他就可以进行自己的迁计划了,只要台湾全部落入自己的手里,到时候就算丢掉福建也没有什么可惜地了,他郑氏一家一样可以荣耀千年,甚至称王建国都是有可能的,想到这里他如何能不兴奋?

看着野心**充塞的大哥,郑鸿逵更加担心了,他担心郑家会因为大哥的膨胀的野心会死无葬身之地,而其他郑氏弟兄哪一个会看得到 呢,他们只看到的是权势、财富、女人。唯独大哥,虽然他看到和考虑到未来,但他那个未来看起来一点都没错,前后左右,甚至退路都想好了,但他就是感到一丝不安,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所以看不到这迷茫的未来后面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他的这一丝不安?

其实朱影龙这个改革还算比较的温和,他只是削去了府县一人独揽大权地这种弊端,这样一来。下面的县丞、主薄、典史、巡检、税使、儒学教授的独立自主权大了许多,虽然他们还是听命于县令,但目的却是为了朝廷加大了对地方的控制,尤其是税收这一方面。收多少,府县一级的无权摊派,必须得到布政使衙门的明文批准,按照朝廷的标准收税。这是朱影龙大抓财权的一个标志,这样一来也断了一些下面的官员肆意横征暴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地一条最关键的大道。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除非这税使和县令一起贪污。否则一旦查出来,发现任意篡改税收额度。这个税使就要人头落地,还有仓储、织染杂造局、批验所、递运所、铁冶所、医学、阴阳学、府僧纲司、驿站都在这一次整顿之中,不然也不会说这是一场官场大地震了。

其实封建王朝的政府机构其实是非常的健全地,但关键是立法和监督不够,还有有些职能部门的权力太小,或者说他们官职太小,管不了事,还有官员任期问题,有的县官在任上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这样岂不是成了朝廷水泼不进、振插不进的小朝廷了,县太爷俨然成了土皇帝了,这是绝对不允许地,这次顺带着将这个官员任期年限、考察、调动的议题提了上来,原来朝廷规定县官任满三年要进京述职,吏部考察一下,然后决定去留,然后还有六年一次的京察大计,由吏部和都察院合办地,有点像后世地政府官员换届选举,不过这不是什么民主选举,是党争地战场,过去东林党人就这么干过,左光斗、杨涟就想借京察的机会打击阉党中人,可惜输地是一塌糊涂,问题是魏忠贤上面顶着的是皇帝,他们不是,败局已定,还不如那个时候注意保存一下力量,或许现在朱影龙就不愁没人用了,但这样也不行,岂不是让东林党人把持了朝政,而架空了自己这个皇帝吗?想想还是自己做的对,阉党一去,东林党人一党独大,难怪历史上的朱由检自己都没有除恶务尽,但是自己与朱由检又有不同,他是像如何保证自己的权位不失,而自己也有这份心思,更多的是,这些人才华是有的,但就不知道才能如何,头顶上的光环一个接一个的,说不定还有水分在里面,清朝这帮史学家故意讨好咱们汉族人民,让他们好好做人家的奴才的,如果光说不练,呵呵,大明朝一样玩完,朱影龙抱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心态,所以对东林党人是既用且防,防着他们势力壮大,搞的到时候连自己也反对,一方面不断培养自己的嫡系,什么党争不党争的,这种事情根本是无法预防和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