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页)
融会贯通,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讲清道明。
在第六或者第七个月中鲁小兵有一个经典病例,值得天下医患双方参考。
那天来看病的是一位教授。
说他是教授,最初是看着像,后来是言谈中对方露出是。这是一位对医生有十足警惕的患者。他很长时间心律不齐,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什么器质性原因。各种医书自己看了不少,网上的资料也搜寻了个遍。本来他似乎可以给自己结论,最终还是想从医生嘴里得句宽心宽到底的实在话。鲁小兵问对方病史,教授讲到自己过去的检查,还讲到自己翻看过医学书,最后扶了扶眼镜眨着眼问:大夫你看,我这是不是纯粹的精神原因?鲁小兵拿起听诊器要听诊,对方连连摇手,说自己的心脏平时没事儿,自己号脉也常常没问题,就是一到医生面前就紧张就早搏。鲁小兵不耐烦了:你不要讲那么多,我作为医生有我的诊断方式。教授解开衣服让鲁小兵听了诊。鲁小兵又拿过血压计量血压,对方又是连连摇手,说在家一天量三四次,没大问题,到了医生面前一紧张血压就偏高。鲁小兵有点生气:你来看病,是我听你的呢,还是你听我的?血压量完了,鲁小兵说:心律不齐,血压也偏高,接着处方就是做各种检查。对方连连摇手,说几个月前各种检查都做过。鲁小兵不高兴也没往脸上露,说:几个月前的检查能等于现在吗?教授眨了一会儿眼才说:您说我这是不是纯粹的精神原因?平时也是情绪紧张了,心就乱跳。我查了医书,这叫心脏激惹,好像属于心脏神经官能症。要说凭医学经验,鲁小兵早就把对方看清了###成,很可能是典型的焦虑症,去心理医生那里看看就得了。但是,遇到这种不相信医生又想从医生嘴里得个踏实的刁病人,他心中不狠也狠起来。天下哪有那样的便宜事!他平平淡淡一句话就将对方的防线冲垮了一半:你说你是纯粹的精神问题,那你过去情绪紧张怎么没有心律不齐呀?心脏的确随情绪变化而变化,但是总有一定的承受力呀。别人到医生面前,心跳血压怎么就没问题呢?教授又眨眼了,目光中依然含着很大戒备。然后,说出一番让鲁小兵意想不到的话。
教授说:大夫,您千万别给我增加精神负担。您知道,病人容易受医生的影响。有些医院我不敢再去,就是那里的医生说话太吓人。医生的处置不当,会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加剧病情,有的没病吓出病来,这该叫医源性疾病,是吧?
()
鲁小兵看着戒备森严百般警惕的高智商患者愣了两秒钟。
教授可能觉得自己说得过火了,扶扶眼镜赔笑道:我之所以来你这儿看病,是因为相信你们。我和你们院长很熟。
鲁小兵的智商也得到了考验。他往椅背上一靠,很坦然甚至带点生气地说:我给你看病,和你认识院长不认识院长无关。我是按医生的职责来处分事情。你要相信我,就按我的处方办。你要不相信我,就不必找我。
教授盯了鲁小兵一会儿,有些小心地问:大夫,您说我这是不是纯粹的精神原因?
鲁小兵手指敲着桌子,有意冷淡地说:我的初步估计是,你很可能不是心脏毛病,是心理方面原因。他停顿了一下,又说:那也要给你做完必要的检查,才能结论。
教授好像捞住了稻草,眼睛发亮地说:您是这种估计?那您处方吧,我再都检查一遍。最后您给我一个明确话。
教授拿着处方走了。
威慑的作用远大于利诱(2)
鲁小兵看完这个病人觉得有点支出。他甚至想叫停下面的病人,歇几分钟。
教授那番话有点杀伤力。
鲁小兵自然知道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凡是治疗过程中,因为医生的处置与言语不当造成的疾病或者疾病的加重,都属此。可现在,处方要处上去,总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