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4/5页)

隔了大约两米的距离。她曾几次试图挽住胤禛的胳膊,都被他给甩开了,一气之下,索性不再理他,蹬蹬几步跑到前面,自顾自的东瞅西看,在人群中钻来钻去。

自从宁园开了先例将水泥用于修路盖房的建筑材料后,很快就在全国传开了,各地新建的水泥厂像燎原之火,迅速将这种方便好用的新东西推广到各州县。现在她们置身的五台县的主街道就是一条水泥马路,路边有几处大户人家的墙也是用水泥抹就。店铺中的货物很多,除了当地原本的一些特产外,发源于宁园的许多东西也有很多,像暖壶、机织布、白铁桶、梳妆镜、卫生巾等日常用品都有,虽然价钱不便宜,但可以看到还是有人买。

怡宁一边打听着宁园货物的市场行情,一边顺带买些准备送人的土特产。胤禛也不拦她,不紧不慢地跟在她身后,始终保持着不近不远的距离,他的任务就是负责给银子和拿包裹,不大的功夫,手里已经拎满了大包小包。后面的侍卫几次想帮忙接过他手里的东西,都被怡宁恶狠狠地瞪了回去。

“老公,你知道吗?在我们那里,都是女人逛街,男人付帐加拎包的。怎么?你难倒不喜欢这样的家庭活动吗?”怡宁掐着嗓子,妖娆地对他抛个媚眼,将刚买的两壶老陈醋挂到了胤禛的肩上。

“你要是再挂,我就没有手掏银子了。” 胤禛认真地正色道,严肃的表情好像自己正在朝堂上与大臣们商量国家大事。

“没关系,我可以帮你掏。”怡宁抬起胳膊,用绢帕给他抹了一下额头上亮晶晶的汗珠,口里嘟囔着:谁叫你情人不做,偏要当苦力的,没办法,既然选择了这个差事,就要有起码的职业素养。

说完,看也不看胤禛,又往前面人群密集之处挤去。好容易挤到前面,却见是一间十分高壮直挺的大商行,门前的匾额上是康熙御笔亲书的“宁园”两个雄浑有力的大字,旁边一行小小阿拉伯数字“第一百三十五”。

怡宁便知道这是宁园的第一百三十五间分号,更加关心起来,不知道这么多人围着吵吵嚷嚷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时胤禛也挤到了她身边,手里的东西都已经不见,看来是忍无可忍,终于给怡宁闹罢工了。怡宁现在全部的心思都在自己的店铺上,没功夫收拾他,顺手在他胳膊上拧了一把,扯着脖子看店铺门口的一个阔人和掌柜的争执。

“钱老板,你前个月在我这里订过十台收割机不假,但是十天前你亲自上门说万鑫的收割机价钱更便宜,把货都退了。我现在店里的收割机一共就这么几台,这些乡亲们都已经下了定金,不能把货让给你。”

“宋掌柜,你说的不错,是我不对,我忘了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古训,那万鑫的收割机根本使不了,到田里没推几步远就趴窝了。要说这货物质量,还是就属你们宁园的好。我的田地是他们的几倍,必须用收割机,我给你加一成的价钱行不行?你把这几台都卖给我。”

听到这里,怡宁明白过来,这是为了争货呀,心里就有几分得意。这收割机是前年宁园的农业研究所推出的新产品,动力为人工或牛马,能边收割麦子边脱谷皮,十分方便,价格也不贵,一面市就受到北方农民的追捧。特别是一些大户,每到秋收季节,为了抢收粮食,往往需要雇用大批临时的短工,工钱不说,还要管饭管住。有了收割机后,劳动力问题解决了不说,还省了许多麻烦,一台机器用个三五年的,能节省不少费用。

与往日一样,宁园的每一个新产品问世后,很快这市面上就会涌现出一大批仿冒产品,万鑫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家,它的后台老板正是贝子胤禟。

见掌柜沉吟不语,似乎被这位钱老板出的价钱打动,旁边的一群农户打扮的人就开始嚷嚷:“这机器我们已经定了,就是我们的了,你们不能出尔反尔!”“你们宁园怎么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