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3/4页)
忽视他们的意见,这时两人的意见起了纠纷,无法决断,最后杨定邦问起了张迈的意见,张迈道:“我们要东归有南北两条道路。相较而言,杨都尉觉得是走北路难,还是走南路难?”离开新碎叶城后他虽已从各人口中得到许多情报,但这些情报既多且杂,真伪难辨,所以想要听听更熟悉西域情况的杨定邦,对东归道路的选择作何判断。
“这……”杨定邦沉吟了片刻,道:“北路的话要么得与回纥人硬碰,要么得是回纥的大汗阿尔斯兰答应放我们过去,南路的情况我们所知不确,只知那里形势复杂,各种势力犬牙交错,也不是那么好走的。”
“可问题是,如果我们走伊丽河谷,就算突破了回纥人的防御线,伊丽河谷东面的天山北路仍然是回纥人的地盘。前途迷茫,仍未可卜。而疏勒那边过去就是于阗佛国。”郭洛告诉张迈,根据唐军得到的情报,于阗的亲唐大姓尉迟氏已经驱逐了吐蕃人重建藩国,而且复国之后仍然以大唐臣属自居。于阗尉迟氏和安西四镇关系匪浅,十几年前新碎叶城这边还从俱兰城的商人那里间接得到过消息,说于阗佛国的国主一方面正积极地向东与中原联系,希望重新打开丝绸之路,同时有意和安西唐军旧部建立联系,只是相隔过远,无功而罢。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到了疏勒,就有可能得到一个强援。”
张迈摊开了地图,道:“若我们要向东,那么可先到沙漠中躲上一段时间,等博格拉汗和火寻人在碎叶河北岸找我们不到散去,我们再回到故地,设法东进。可是回纥人竟然沿着碎叶河建哨塔,看来他们已开始对我们严加戒备,咱们兵力不如他们,若是硬碰硬实在没有胜算。经过这次的事情,我也决不愿意相信回纥人会与我们议和、放我们过去。按杨叔叔所说,南方各种势力犬牙交错,可势力众多却比政权统一更加有隙可乘。所以我觉得还是像郭洛说的,向南走脱困的机会大一点。”
在只有杨定邦、郭洛、杨易的这种场合中,张迈就没大叫什么激动人心的口号了,所以只是说“机会大一点”。
听他这么一说,杨易也就不再固执己见,杨定邦也点了点头,张迈道:“如果大家都同意,那我们就将这个决定通知后面的民部不过,我觉得我们的游击军却可先按杨易说的,先冲一冲南面来的那支军队,闹一闹八剌沙滚周边。”
郭洛喜道:“以旧居为诱饵,调虎离山!妙!”
他们趁着黄昏向南突进,南面的回纥军见唐军这次来的兵马变得更多,心下愈疑,恐唐军仍然伏兵,又怕天色昏暗,接战会出意外,竟然又后退了二十里,同时飞报后方。杨易哈哈大笑:“这支军队的主将是个胆小鬼。”就要给他搞个夜袭,却被杨定邦给否决了。
豹韬营的使者到达后方时,郭师道已经开始安排渡河事宜。碎叶河并不甚深甚广,渡河不难,但要渡河而不留半点痕迹就是一件考校功夫的事情了。这样的事情要交给张迈来操作他铁定干不来。
从新碎叶城到怛罗斯,若顺碎叶河而下,先到八剌沙滚一带然后转而西进会是相对安全的道路,但若直接穿过沙漠,直线距离是近了,却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碎叶沙漠乃是一个内陆沙漠,纵然不如撒哈拉沙漠广袤无垠,却也万丈延绵、一望无际,就算军中有识途老将也无法保证周全,然而唐军当此困境,却无更好的选择。
民部渡河之际,郭师道同时派郭师庸率领鹰扬营去增援杨定邦,又令安守敬多布疑局,造出唐军向西北方向逃遁的假象。
郭师庸飞骑奔赴,两军合在一起继续东进骚扰,越往东南,果然回纥的侦骑出没得越是频繁,这些侦骑望见唐军就走,捉也捉不到,追也追不上,回纥民族中有一部分虽已转入农业定居,一部分甚至依靠商贸住进了城镇,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牧民,老祖宗传下的玩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