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5页)

,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奕奕生辉,故而被叫作宝石山,这一景也称为“宝石流霞”。

西湖的南北西都处于山岭的包围之中,群山峻岭环绕着美丽的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葛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它们像众星捧月一样,捧着西湖这颗江南明珠。

这些山都是同一时期的造山运动中由火山喷发所形成,山体的主要结构都是属火成岩中的火山凝灰岩所构成。但宝石山与葛岭一带的山岩更加突显这一特性,故才有宝石流霞的美誉。

宝石山巅为观赏西湖全景的胜地之一,有许多历代名胜古迹留存,最着名的自然是宝石山的标志性建筑保俶塔,其它还有屯霞石、落星石、秦皇缆船石、来凤亭、川正洞、蹬开岭等。其中来凤亭亦是清雍正年间李卫所建,且也是清代的西湖十八景之一,名目叫做宝石凤亭,现在这一景自为宝石流霞所覆盖,成为了宝石流霞的一部分。

因时间不够,方慕南只带白羽裳游览了宝石山,没有继续登葛岭,还有葛岭另一端的栖霞岭。在栖霞岭上也有好几处景致,有清代西湖十八景中的湖山春社、有乾隆时西湖二十四景中的黄龙积翠。黄龙积翠这一景,也即是八五年西湖新十景中的黄龙吐翠,两者重叠,现黄龙积翠自也被黄龙吐翠所覆盖替代。最后,还有零七版西湖新十景中的岳墓栖霞。

下了宝石山,于森林酒吧取了寄存的自行车后,方慕南便打算直往柳浪闻莺。可这一段路太长,他却不愿骑车,便寻雇了一辆小客货,将他和白羽裳连人带自行车一起拉往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五,位于西湖东南岸,古杭城清波门外。在南宋时,此处乃是皇家的御花园,称作聚景园。作为皇室园林,那时的聚景园便范围极广,南起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等。

南宋灭亡后,这一座南宋皇室的御花园也被蒙元铁骑踏破,更被辟为随蒙元铁骑南下迁居杭州的回民墓地,使这一座聚景园成为了散景园。其中段之地,荒芜淤塞成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泽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显赫堂皇的寺庙观宇,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到明代中叶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了柳浪桥、华光亭这两处破旧陈迹。

清初,更是一派凄凉景象,直到清中期才逐步恢复柳浪闻莺旧景。但清末又战火纷飞,惨遭劫难。到建国时,柳浪闻莺仅存景名碑、石碑坊和沙朴老树各一,钱王祠旧屋一座以及祠前方塘两口。附近居民干脆称这里为坟山窠。

建国后,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开发和建设,如今柳浪闻莺已成为了一座占地二十一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玉兰、梅花、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是欣赏西湖浓妆淡抹的观景佳地,与花港观鱼隔湖相望。

方慕南与白羽裳在柳浪闻莺公园前下车后,仍骑自行车前往游园。柳浪闻莺虽扩建、改建许多,但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的主景与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了许多各色柳树。

低垂青丝,如少女想着心事的是垂柳;柳丝纤细,风中飘动似贵妃醉酒的,为醉柳;枝叶繁茂,树头若如狮头的是狮柳;远眺象少女湖水旁浣纱漂丝的,则叫浣纱柳。品种繁多,不可胜数。百柳成行,千柳成烟,细柳丝绦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正是“柳浪闻莺”之名的由来。

景区之一的闻莺馆不远处,置有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蓄养各色莺鸟,营造出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