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4/5页)
Rouge),女主角萨蒂恩是个红颜薄命的交际花。这个角色对妮可有点儿难度,她没有专门学过歌舞。但是,《蓝房间》成功鼓舞了她,电影要在她的故乡悉尼拍摄,对她也是诱惑,她决定接受挑战。
事实证明,妮可的斗志是有感染力的。汤姆准备在《谍中谍2》中继续扮演特工伊桑·亨特,同时,他也受到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剧本的诱惑。剧本的作者是拍过经典影片《不羁夜》(Boogie Nights)的年轻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汤姆在《大开眼界》的片场百无聊赖地等待拍摄指示时,安德森拜访过他。安德森告诉汤姆,他在自己的新片《木兰花》(Magnolia)里给汤姆写了一个角色。汤姆像别人看报纸一样大概浏览了一下剧本,马上就被弗兰克·T·J·麦基(Frank T。 J。 Mackey)这个角色触动了。麦基是个雄性十足、厌恶女人、精通自助原理的大师,他开设“引诱和毁灭”课程,教人们怎么勾引女人。和影片一样,他饰演的角色也是成熟、极端、有伤风化。安德森笔下的麦基是以加利福尼亚作家罗斯·杰弗里斯(Ross Jeffiries)为原型塑造的,杰弗里斯以“快速诱奸法”为基础,写了一整套自助读物。
汤姆准备加入一个明星云集的剧组,包括朱莉安·摩尔(Julianne Moore)、贾森·罗巴兹(Jason Robards)和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许多人都觉得很意外。但汤姆很喜爱他饰演的麦基,在麦基给一大群骚动的男人上课、在他们面前大声叫喊:“尊重*,毁灭*”时,他还带朋友们去片场观看。他后来对导演卡梅伦·克罗说:“我对台词的时候心里就想:‘什么时候才有机会上这种课呢?’我是个演员。我从没演过这样的角色。我喜欢幽默。我觉得它是又阴郁又有趣的。”
人们认为,安德森写了一场戏是受到了汤姆的启发,那就是麦基与父亲感情不和,在父亲临终前去看他。其实,安德森并不知道,汤姆在现实生活中跟父亲见最后一面,果真是这种情形。不过,汤姆倒是利用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他后来承认,他在“走钢丝”。他很体贴,让妈妈李·玛丽和继父杰克·索思在首映前先看了这部电影,免得电影让她回想起痛苦的往事。她喜欢儿子的表演,观众和同辈也喜欢他的表演,他毫无悬念地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提名。
《木兰花》的拍摄在1999年初结束后不久,汤姆就收到了一份他不能拒绝的邀请。邀请来自科学教管理层,他们礼貌地请他去上课,参加所谓“可能的麻烦源/压迫者”的训练课。课程的目的是巩固教徒的信仰,同时确切地找出教徒的生活出现问题、遇到困难的原因……即“压迫者”,因为科学教徒不能顺利地走上通往“桥”的旅程,正是由于“压迫者”的存在。在科学教高层眼中,汤姆“可能的麻烦源”就是妮可·基德曼。
从他们看到刊登在《新闻周刊》1998年12月号的一篇对妮可·基德曼的采访以后,警报就拉响了。接受采访时,她描述自己的信仰:“我信一点佛教、一点科学教,”她说,“我从小就是天主教徒,我很大程度上还是个天主教徒。”这可不太好。她不仅嫁给了科学教的一块活招牌,她的爸爸还是一名心理医生,这一点自动地把她变成了“可能的麻烦源”。虽然科学教的领导层对身为名人的妮可还算心慈手软,但暴风雨已然在蕴蓄了。
31 无休无止的官司
妮可在《新闻周刊》上的采访刊出后不久,科学教高层包括迈克·米斯凯维奇、雷·米特霍夫和另外几个人就商量着采取什么策略,把汤姆严实地关在科学教的围栏里。他们担心妮可的半心半意会严重地削弱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