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虹口不再流泪(1)
在汶川大地震中,灾区倒塌、受损的房屋,80%都集中在农村和小城镇。为什么?因为长期以来农村和小城镇的建设,从选址、布局到建设,均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设计、规范与标准,而且监管也不得力。此外,建设缺乏特色,千镇一面,千村一孔,没有基础设施,没有公共服务配套,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换言之,过去许多新农村的规划,几乎都是照搬城市模式,与农村的生产力结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一句话,没有从根本上真正解决城乡的二元矛盾。因此,乡村的灾后重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农村的建设方式,而不能直接套用城市建设的模式。
我这次到灾区,跑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乡村,总共加起来,大概有二三十个。我发现,汶川大地震不仅摧毁了无数村民的家园,同时也震坏了无数的山体和植被,为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埋下了祸根。即是说,只要碰上强降雨,发生泥石流的概率就会比原来多了一百倍!比如仅汶川一个县,地质灾害点便多达701处,比震前增加了五倍,其中泥石流占。因此,乡村的灾后重建,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选址困难。
一个阴雨连绵的上午,我来到都江堰的虹口乡。虹口乡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想哭都哭不出来的地方。因为这儿的村民自汶川大地震后,眼泪早就流干了,如果有人真看见了眼泪,我想那一定是血,而不是泪。虹口乡政府的“办公楼”十分简陋,倘若房前不是挂着一个牌子,我还以为是公路边上的厕所。更悬乎的是,“办公楼”紧挨着白沙河河堤,一抬眼,便能见到一河哗啦啦啦的水;一见到哗啦啦啦的水,我的脑海立即浮现出一泻千里的山洪暴发、呼啸而来的泥石流!
接待我的是乡政府副书记高永强。高永强的办公室同样十分简陋,一张简易写字桌,桌上放着一个破水壶;一张单人床,床上搁了一床军用被,看上去像个临时民兵指挥所。高永强告诉我说,虹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乡镇。因为虹口与映秀仅一山之隔,直线距离才10公里,事实上它就是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所以地震对虹口的摧毁非常严重,八个村共有1800多户、6200人,有1500多户的房子都被严重损坏或者倒塌,95%的房子需要重建,经济损失总共超过了30个亿!
我问高永强,灾后重建中你们到底面临哪些主要难题?高永强说,我们主要面临四大难题:第一是信心问题。当时灾后重建的政策不明朗,大家很困惑,很茫然,我们动员老百姓修房子的时候,他们说,还修啥子房子嘛,天天都在余震,说不定哪天又给震垮了!说实话,当时虹口何去何从,大家都没信心了。因为虹口和其他地方不同,这儿以生态旅游闻名,10年前就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了。最早的“农家乐”是把自家多余的房子腾出来搞的,后来标准越来越高,要修单间、洗手间、淋浴,木板床也要变成席梦思。所以村民们不断往里投钱。没想到地震一来,又回到了解放前。加上山区垮得很严重,资金政策又不明朗,房子到底能不能建起来,谁都不敢拍胸脯。所以那个时候不仅老百姓没信心,连我们干部都没信心,甚至还想,干脆全部从虹口迁出去算了!第二是交通问题。虹口本来只有一条出路,地震时全垮了,我们出去只能翻山越岭,走“天路”,出去一趟要花八个小时。另外各个村的路也全部中断了,路都没有了,还搞啥子建设嘛!由于路垮了,本来四五百元的水泥,到我们这儿就要一千多元。因为运水泥原来是大车,路跨了,只能运到山前,再用小车转运,成本就涨上去了。第三是选址问题。山区的地质灾害特别多,到处都是滑坡和泥石流,很难找到一个重建新居的地方;即便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地方,专家评估后,也可能正好在断裂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