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5页)
怀,以至于一些老臣们便以为上皇中意的还是义忠王,再加上上皇的默许之下,这些人更是明明暗暗的归附了废太子党。
看着马车车队越来越远,贾琏心内暗道:“天家哪里来的父子之情,圣上和废太子也只是上皇用来平衡的棋子而已,如今这忠顺王明着是被迫离去,只怕日后回归之日又是一番风雨。”
徐儒微微愤慨道:“哼,此次若是冯唐无法御敌,看这些沽名钓誉之辈还有何依仗的。”又对着外间吩咐道:“回府!”
赶车的马夫忙应道:“是,老爷。”随着话音落下,马车也慢慢的驶动起来。
贾琏透过车窗看着远处的天际,云潮翻涌,风云变色。
☆、第二十三章
东疆的战事越发的激烈起来。饶是冯唐多年带兵;却抵不住敌人的来势汹涌。
柔然与天朝的这次恶战;一直持续了三年。
乾元六年,东疆的大军以落败之势往京都退败。边疆的百姓纷纷四处逃难;一场边界小国挑起的战争终于将上国美梦中的中原大国打的未有一丝喘息之力。
两国战争,百姓何辜?京都繁华之地;一路之上皆是饿殍满地。
从东疆的死亡气息慢慢延续到京都,便连那些醉生梦死的王公子弟都开始从繁华一梦中惊醒,终于意识到敌人的利刃正向自己袭来。
从来都只会享受的王公后人即使意识到危险降临也绝技不会去奋起反击,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谈和!
御书房中,皇帝龙颜大怒;伸手将御案上一扫,便见笔墨纸砚、奏折等物件散落了一地。
宫人们瑟瑟缩缩的跪倒在地,“陛下息怒。”
徐儒摸了摸花白的胡子;一脸沉色。此刻便是他也无法做出哪般抉择了,天朝建国以来,从未有主动求和的先例,若是在此朝开例,日后只怕后代子孙皆要引以为耻。但是如今战事已久,国库空虚,再加之伤亡惨重,百姓名不聊生,再不停战,亦是千古罪人。
此时这君臣二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当中。
这场僵局未能持续多久,冯唐虽然能征善战,但是难敌老骥伏枥之悲,与柔然的大战越发的难挡,面对这般危机时刻,皇帝终于请求谈和。
谈和之事自然顺应了四王八公的心思,反正只要国家不灭,其他的事情都由皇帝担着,若是担不了,左右上皇还在呢。
此次派出的谈和之人不是别人,正是皇帝的亲信王子腾。
王子腾虽是以武起家,却能文能武,在军中和文官之间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作为议和大臣可以减少文人与武官之间的矛盾激化,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在贾琏看来,此次的议和之事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柔然虽然兵强马壮,但是战争是把双刃剑,双方必定都是要受到损伤的,柔然国小,这场真正的负重确实是难以承担的。只不过送走了这只老虎,也不知道后面的恶狼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獠牙之势。
王子腾接到旨意后便开始了议和之事的准备,又想到身边没个得力的自家人,想到自家内侄女婿贾琏也是个明白人,况且这几年作为朝中新人,也偶尔露了点才华,想着带在身边历练历练也是好事,便又奏请圣上,把贾琏也拖入了议和的大队中。
“琏叔,你真要去边疆吗,听说那边很是危险。”贾蓉一脸担忧的问道,这几年的习武已经让当初不堪一击的文弱少年显得健壮许多,眉间也添了英气。肤色更是比贾府其他男子显得黑了。
贾琏一身墨色的藤纹劲装,配上那张常年温润有礼的脸,倒是异常的协调。此时他擦拭着一把牛角弓箭,头也未回。“如今的形式看来,倒是哪里也称不上安全了。你长年待在这京都繁华之地,倒是不识世间险恶了。”
贾蓉闻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