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 (第1/5页)
告忠义侯府和卫凤祥的案子十分简单:两商贾争持,方家打死了人,又仗着钱财和权势栽赃给姓狄的。方家人疏通时,递的是忠义侯府的名帖。
苦主是狄家婆子,为替儿子伸冤,她混入京城乞讨。
狄婆子听说王亨擅长断案,又不惧权贵,便整日在王府周围流连等王亨,想拦路告状。然王亨去了江南。城里一到晚上便宵禁,王府更是戒备森严,严禁闲杂人等靠近,狄婆子日复一日,也没等到王亨回来。
就在这时,梁心铭扳倒了左相,狄婆子大喜,也不去王府了,改在京都府衙门口等,找梁知府告状。
她在府衙的墙根下猫了几天,终于等到了,将状子递到卿陌手上。她精明着呢,听说卿陌是梁大人的手下,所以相信他,而府衙原本那一班胥吏和衙役,她躲都躲不及,是不会把状子递给他们的。谁能想到呢,一个脏兮兮要饭花子告的竟然是忠义侯府和大理寺少卿!
梁心铭看了状子,心惊大靖的吏治黑暗到这个程度,官员明目张胆到如此地步!
百姓把她当成了青天。
青天真那么好做吗?
她不是没犹豫和顾忌的。
她怀疑自己能否改变这现状。
再加上王亨也难说。
这不比审左相更容易。左相谋害诚王,犯的是抄家灭族的罪,一旦查实,罪无可赦。这些状子却牵连整个大靖权贵阶层,动他们,不亚于摇山撼岳。
她不动声色将那些重要的案子压住,一面吩咐人暗查,一面却敞开府衙大门,任百姓进来听公审。
王家不能偏袒,所以她第一个审王充。告誉亲王的也要公审,因为那是一桩经济纠纷,正好可拿来做榜样,能震慑其他皇族。其他不轻不重、不大不小又牵连市井民情的案子则分给府衙的属官们处理,她最后复审。
因为今天她计划公开身份,预料有人会对她不利,她便整理了这几分奏章,以备不时之需。不到万不得已,她也不想与这些人对着干,“水至清则无鱼”,官场就是这样子,区别在于轻重而已。就算要整顿吏治,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横冲直撞,那势必会遭到反噬。
没想到,还是拿出来了。
她没弹劾崔渊,因为崔渊没什么可让她弹劾的,这人当真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这样的清官,就是太少了,凤毛麟角。
林平也算得一个。
林平若无王谏举荐,绝上不来;崔渊则是个奇迹,不知怎么混到礼部尚书这个位置的。
还有俞希文,梁心铭没有趁机报复他,希望他好自为之,把心思用在政务上,别卷入这场性别大战。
金殿上,靖康帝怒不可遏。
下方,那些没被弹劾到的人,听了梁心铭对卫凤祥说的话,生怕自己在第二批,十分惶恐。
苏相第一个反应过来,恢复了从容,上前道:“皇上,微臣也要弹劾。”他也反击了。
靖康帝阴森森地问:“弹劾谁?”
苏相道:“王谏!”
靖康帝问:“王谏犯了何罪?”
苏相朗声道:“林馨儿差点被虎吞噬,女扮男装、科举入仕,皆由王谏想悔婚给儿子另娶引起。微臣弹劾王谏枉读圣贤书,却做出忘恩负义、背弃信诺之举。”
王谏不等他说完,便走上前,从袖中抽出一份奏章,跪下去奏道:“苏相所言句句属实,微臣引咎辞官。”
众人都呆住
这是早准备辞官了?
梁心铭也没想到。
苏相尤其郁闷:早写了辞官折子怎不拿出来?偏偏被弹劾了才拿出来,就像这弹劾正中下怀一样。
苏相刚才绞尽脑汁想弹劾王家父子,要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