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5页)

须照房相所言,从长计议的好。”

“房相,”李志朝房玄龄道:“由十六卫发兵符,着令淮南北路,及岭南道出兵,可否?”

房玄龄道:“老臣遵旨。”再没旁的话了。

“关中守军不可松懈,于各处关隘严加防范!”李志看了看薛万彻,道:“薛将军,关中防务,就交给你。”

“末将遵令!”薛万彻虽然年老,却声若洪钟,气概犹胜少年,大声道:“我若再负圣恩,便无颜回这长安了!”

太子点点头,面上却疏无喜色。再负圣恩么?到了那时,就算想回长安,怕也无家可归了。一种嘲讽的感觉从他心底升起,也不知是在笑谁。

“散朝!”太子袍袖一摆,转身先行离去。翻飞的袖口碰倒了侧案上的几支宣笔,零乱的散落在地下。而太子似乎没有丝毫察觉,大踏步的消失在太极殿后。

一时间,满朝的官员们谁都没有动,只是盯着一地的狼藉怔怔想着心事。

和长安城内的小心翼翼,如临大敌相比,襄阳当真算得上一派祥和,歌舞升平了。

攻下襄阳十余天,吴王人马一直在原地修整。全军上下都已经歇够了,个个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丝毫不见大战之后的疲惫。相比之下,屯于襄阳外的山南军,反因随时提防吴军的进攻,整日提心吊胆,士气愈加涣散。

统兵御敌的正是襄州都督李同愈。此时的他当真欲哭无泪,甚至不知何去何从了。吴王叛乱?到今天他还不敢相信。可就是这支吴军,出其不意将自己打的节节败退。

他已经无法再退了,身在其位便有守土之责,若让吴王如入无人之境般的一路打下去,自己难逃失职的罪名。可他又毫无办法,手中的军力加起来不过几千人,凭什么和人家十万大军抗衡?

大唐的军力,就像一个鸡蛋。外面是壳,里面是黄,中间的部分稀薄疏淡,根本无可御敌。照理也是,大唐疆域如此之广,若处处养兵分守,须几何才够?当日太子攻幽州,动用的都是关中军队,至于幽州和关中之间的广大地域,近乎是不设防的。

如今的襄州,也就是这样一个空壳。李同愈手中兵不过万,且训练无素,给他天胆也不敢反攻,只好在原地驻守。其实他也知道,守是守不住的,只能祈求吴王暂时没有兴趣,不想继续进攻。

实际上,李陵确实没有兴趣。

此刻的吴王陵,正饶有兴趣的欣赏着吴地美女的歌舞,襄阳城的议事厅里,正是莺歌燕舞,丝竹悠扬,恍若到了江南画舫之上。

议事厅正中的座椅早就撤掉了,换成了一张宽大的长榻。吴王李陵正懒洋洋的斜卧其上,慢条斯理的品着鲜果,一脸的惬意舒适。而在大厅的两侧,一连串摆了十来张稍小的木榻,每张榻上坐了一人,却都一脸端肃,和这环境相衬起来,显得格外滑稽。

“你们可真是辜负了我的一番好意呀……”李陵颇感无趣的摇摇头,道:“早知如此,我又何必费这功夫?”他双掌一击,舞女乐手们纷纷退了出去,若大的厅堂立时冷清了下来,只有空气中尚飘着脂粉的余香。

李陵坐直了身子,目光在那些正襟危坐于床头的大臣身上转了几转,终于难以抑制地笑了起来。过了片刻,他才好容易止住笑,以手抚额道:“当真有趣。也算是本王的错,怎知你们这般放不开呢?”

“吴王。”崔明理终于忍不住问道:“攻下襄阳已然十余日,是进是退,还请殿下速速定夺才是!”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点头。他们也抱着一样的想法,根本不知吴王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和李沐风开明的军政制度不同,李陵完全奉行着神秘主义作风。他的决定和想法,从来不和别人商议,一旦决定,再也没人劝得动他。因此吴中上下的官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