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第2/4页)

do;我就是……怕你一氣之下走了。&rdo;

聽他這麼說江北大感欣慰,頓了頓說:&ldo;那現在怎麼辦?我剛都答應幫忙了總不能出爾反爾,好歹……也還是要幫這一次吧?&rdo;

第12章

若依張雁南的真實想法,他巴不得江北連這一次都不要幫,最好和那些人根本不來往、不認識。可因為自己也知道這任性的想法太不現實,他若真的要橫加阻撓,只怕江北頭一個就要起疑心,於是只得不甚情願地點了點頭,想想又不放心地強調一句:&ldo;……就幫這一次啊。&rdo;

&ldo;……&rdo;江北好笑又好氣地剜了他一眼,滿眼都是&l;究竟是不是你親戚&r;的吐槽之意。接收到這眼神張雁南別提有多心虛了,好在江北並未深究,稍後便站起來說:&ldo;那我先帶他們過去,你這個樣子,就別出去見人了。&rdo;

張雁南點點頭,送至門口。他惟恐江北一會同叔公們聊得太深入太投機,便又拉著他手道:&ldo;完了早點回來……晚上我做菜給你吃。&rdo;

很少見到他這樣膩著自己,江北心中一甜不免也生出兩分纏綿,便出其不意在他臉上親了一口方才笑著出去,留下張雁南摸著他親過的地方心頭百味雜呈,七上八下,好長時間都有些神不守舍。

江北哪知他心中一團亂麻似的糾結,一出門便開開心心引著幾位叔公往檔案館去了。

檔案館以前的老館長是江北一位叔伯,雖已退休,但人際關係仍在,一個電話打過去便妥妥地搞定。

檔案館裡存放的都是上了些年頭的舊物,那本《張氏族譜》更是出自百餘年前,封面破舊泛黃,紙張都有些粉了,因此連翻閱都要格外小心翼翼。

因關係不同,工作人員破例允許他們拍照,封面徐徐揭開,豎行繁體字印製的內容便一一呈現出來。

此族譜乃張氏九代嗣孫廷望所撰,開篇明義:

&ldo;我族舊無譜牒,惟歷代相傳。自洪武二年由楚入川。明末清初之際,屢經兵災,宗派失傳,查無由所得其派系之相承者……&rdo;

聽到江北小聲念出來帶著眼鏡的那位叔公便不禁有些意外的驚喜:&ldo;呀,不簡單!現在的年輕人認得繁體字的不多了,又沒有標點符號,難得斷句也沒斷錯。&rdo;

江北聽到誇獎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ldo;哪裡,只會一點點……太偏的就不認得了。&rdo;

見他還如此謙虛叔公越發對他生出幾分喜愛來,不住笑著點頭,很有些長輩對晚輩的青眼有加。拍完照出來還有點時間,江北也不好馬上告辭就走,便陪著說了會兒話,叔公這會兒看他是越看越喜歡,之前又聽說他在報社工作,便很熱情地請他看一看家譜稿子,從專業角度加以指正。

江北呢,一來不好推辭,二來也確實喜歡看些歷史記載,客氣了幾句便接過來翻閱了一番。

憑心而論,這家譜編撰得很有水平。用詞遣句略帶一些古韻,前言道明祖宗源流,又有延續宗嗣的四十代字派。潛心細數,張氏祖先一路開枝散葉地發下來,到張雁南的雁字輩已是第十四代孫,後半部密密麻麻的各房具體人丁更是有力印證了前文所言的&l;子孫繁衍者眾&r;。

叔公在旁邊作講解,江北邊聽邊粗略地看,雖只看了個大概但也注意到其中一些細節,忍不住指著其中兩處問道:&ldo;為什麼這個是&l;生三子三女&r;,這個卻是&l;育一子&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