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5页)
先前自己对这出戏的理解还是肤浅的,从眼神传达出的还是悲愤有余而坚韧不足。
蝶儿突然想起欧阳在书店盯着自己的眼神,偏偏自己没瞧见他,到让他唬了一跳。
“自己是不是一直在想着欧阳的那双眼睛?……”蝶儿想到这里,脸上不由得有些发热。
这阵子蝶儿身体刚暖和过来,又开始感到了头痛。
这天晚上,蝶儿病倒了。
第十三回 元旦
元旦这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晴天。
城西的灵羊神庙、城东的魁星阁每年照例都有一整天的傩面具开光仪式。
傩是古人戴着面具模仿诸“神”、诸“兽”驱鬼逐疫的原始宗教仪式。
古籍中早有记载,《礼祀&;#8226;日令》载:“季春之月,周人傩,九门磔禳,以毕春气;仲秋之月,天子乃傩,御估疾,以通秋气;季春之月,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士牛,以送寒气。”《周礼&;#8226;夏官》也有详尽的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8943;&;#8943;”。说明在周代一年三季都有大型傩祭活动。
羊城傩舞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粗犷刚劲古朴神秘的武文化特色;有违一般运动规律的动力特征;质朴奇异的傩面具艺术;戏剧化的表演及震人心魄的乐曲伴奏,这些特征都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明代诗人刘镗在《观傩》中有诗赞曰:
翻筋踢斗臂膊宽,
张牙颐舌口吻乾,
摇头回顾百距跃,
剑身千态万单索。
时至今日的羊城傩祭仪式,依然保留着每年从农历初一跳到十六,包括“起傩”、“演傩”、“搜傩”、“圆傩”等仪式过程。
傩舞的表演者都必须头戴面具,身穿古代服装。面具均由香樟木精雕而成,并须请华山教的土师进行“开光”,意为傩神招收阴兵、阴将,这样,傩神才有灵验。
新雕的傩神相面具,都要举行“开光”仪式,对原有的傩神面具每隔数年也要“开光”。据老艺人说,经过“开光”的傩神才有灵验,年数久了的傩神灵气会消耗,不倡兵,无兵则不灵,开了光就能不断补充灵气,就能治住妖邪。
虽说“起傩”是从大年初一的清晨开始,可元旦一到,“开光”仪式就意味着傩祭的准备活动开始了,新年的气象也一天天的增强起来。
傩神面具,以木纹细嫩、质地坚硬的杨木为上好材料,着重刻划图案式的脸谱。每个面具根据人物性格、年龄等等不同要求精心设计,雕刻精湛。傩舞又分文、武两大流派。文傩表演细致严谨,舞姿优美动人;武傩则气势威武磅礴,动作刚劲有力。
灵羊神庙代表的是羊城武傩。
提起这灵羊神庙,也是极有讲究的。城外这临、汝二水的灵秀就不提了,单就那山势也奇特得很,南来东绕西北突起,便似一头硕大的石羊将整座城廊驼负。城西武安门外,有一卷巨石横出,光荧异常,状如弯曲的羊角。乡人如遇事业不顺,久病不愈等等之类不如意的事,常常去抚摸巨石,虔诚祷告,遂可得心所愿,故乡人在巨石旁另修了座灵羊神庙,节令常有香火。
出了武安门;沿河堤走不过多远就是灵羊神庙; “开光”仪式还没开始,但神庙前广场的游人已经是川流不息了。
“奶奶,爸爸。”
如果不是童童喊他,逢春掺着奶奶肯定会慢慢从童童面前走过的。
逢春抬起头。
“噢,你也在这儿啊。”
“嗯。”
奶奶已有些日子没瞧见童童了,这意外的见面就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