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5页)
用气到胸部,再推上口腔送出去。来,你试试!”
广春特别耐心细致地给童童讲这句的演唱技巧。一出《钓龟》童童唱了不知多少遍,奶奶也细致的给她讲过,只是现在有广春的京胡包着,童童的唱腔顿时显得洪亮宽厚,音质更是饱满明净,气力充沛,苍劲挺拔,极具醇美酣畅的特殊韵味,令得满室生辉。
蝶儿忍不住赞了声:“好!”
广春一收胡琴,道:“其实唱腔技巧都好学,关键的是如何准确地掌握人物性格,如何以饱满的激情塑造人物。当年听你奶奶的戏,不管是《钓金龟》、《望儿楼》,还是《打龙袍》、《赤桑镇》;只要你奶奶一出场,无论是穷困潦倒的康氏,还是富贵荣华的吴国太,一个身段,一个神态,人物就都出来了。”
“蝶儿,你也来一段?”童童道。
蝶儿自从考入戏校后,每周末回家,广春也都会询问女儿的学戏情况,但是从不加评论。每个周末,他都要拿胡琴给蝶儿吊嗓子,不管女儿唱哪个流派,唱什么戏,从不说老师教得好坏,只是告诉她,唱到什么地方要喘气,唱到什么地方别冒调。
每次吊嗓,广春必让蝶儿吊《祭塔》的 '反二黄'唱腔、《贺后骂殿》的'快三眼',而且不止唱一遍,要反复唱几遍。这也正是广春多少年积攒下来的经验。为什么要唱一段《祭塔》的'反二黄'?但凡'反二黄',无论是生行旦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的音域大,大约有13度的幅度。《骂殿》的'快三眼'“有贺后在金殿一声高骂”的唱段,唱的是“发花”辙,开口音。故戏校的旦角同学习惯唱闭口音,蝶儿不然,开口音、闭口音都唱得好,吊嗓唱《骂殿》不是白唱的。
蝶儿唱的是“喜盈盈进画堂”。
蝶儿唱腔一起,童童就有了异样的感觉,不仅觉得悦耳,而且十分响亮,耳膜都震得瓮瓮响。童童心里暗暗思量,到底是金老师调教得好呀!
童童也知道,如今剧团演出少了,演员都懒散。据说现在剧团里,保持经常吊嗓的不多。至于清晨起来喊嗓的有没有?就不得而知了。蝶儿却在父亲的督促下每日坚持吊嗓子,才有如此功力。
童童在心底暗暗叫声惭愧。
《十日戏剧》上记载道:“昔年君秋用功时,虽值大雪,亦赴窑台喊嗓,窑台积雪,深可没胫,君秋不为之却,每自家中持扫帚而出,即往扫雪吊嗓,孜苦如此,其成功自非偶然。”
云板响起,该是药食的时候了…… 。 想看书来
第三十四回 家祭(一)
年终岁初,大街小巷都披上了庆贺的新装,显出一派繁荣景象。
发毛之前为照顾母亲,同母亲一起幽居在家里,每日过着戏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母亲过世后,发毛一时还不能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发毛仿佛总能在母亲的屋里听见她的咳嗽,等他端着茶进屋,才发现床上以是空无一人。
母亲已经永远离他而去了。
然而发毛似乎觉得母亲并没有离去,母子相隔不过是冥冥两界,只可惜手里没有劈开这阴阳界的神斧罢了。
“儿啊!”母亲的声音唤得发毛已经是欲哭无泪了。
《宝莲灯》里,沉香劈山救母,母子相见,亦是这样的英气逼人。
沉香:驾祥云往前闯,
只为娘亲受灾殃。
站云端四下观望,
只见那万道霞光,
定云头落在平阳。
来此已是华山,也不知母亲今在何处?待我唤来。
母亲!母亲!娘呀!
沉香哭。
圣母:儿啊!
圣母声音听来很远。沉香循声倾听,情绪悲激。
沉香:听声缥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