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5页)
些想家,有些想虎子,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他有些孤独。常规班的学习,依然是老陈乏味。诗文不是立大志向的,就是怀才不遇的。
再则就是讲历史潮流中各朝各代的兴衰史。最后就是万年不变的名人名章。
看着先生的口沫横飞,林海却神游天外。只对其中重要章段仔细聆听、细心揣摩,其他时候任先生口若悬河,他都心不在焉。他幻想着虎子在练什么功夫?跟这镖局押镖闯荡江湖,江湖又是什么样子?朦胧的修行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独立自主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系列的问题充斥着他的大脑,无聊的学堂生活和强大的好奇心使他不由自主地分神,“哎!”林海发出了一声叹息。但顿时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身上。而他依然看着窗外,好像风景那边独好。
“咳、咳。”先生咳嗽的声音惊醒了临海,看着周围各式各样的眼神,才发现自己又惹祸了。
那眼神中有抱有鄙视的,有抱有同情的,也有好奇的。让临海瞬间成了焦点。
“林海,你对《离骚》有何看法?对屈原大家如何看?”先生非常不满他发出的叹息声,不知他是质疑名家名章,还是质疑自己讲解不清。
“先生是让我说自己的看法?还是历史对其评价?”林海之前也学过离骚,当时他就满腹牢骚,最后换来了戒尺之苦。
“你说吧,你自己的看法,让大家帮你评价指点。”先生一副不屑的样子。
“好吧。先从好处说,屈原在当时诸侯列强林立的时代,是有独到的政治眼光的,他的思想可以说是超前的。他说提出的政治理念和颁发的政治法令其实对楚国是影响久远的。如果能再朝中立足,长久执行下去大业可期也。”林海分析道。先生也点点头,这小子有些见解。
“接下了再说他看到了朝中的弊端,发现了社会的黑暗,看透了各国的野心和抱负,接连的进谏,给他带来了什么?楚国最终为什么持续下滑?为什么他失败了?为什么他自杀了?既然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的法令会给百姓带来好生活,会给朝廷带来利益,会让楚国在列强纷争的年代逐渐壮大强盛。那他最终的结果是百姓和楚王所期望的,是也不是?”
“对!”先生有些惊讶,周围的学生也觉得他年龄不大,平时话不多,但语出惊人。
“好,既然大家都觉得对,当时的楚国也就像现在的南人一样,恢复了楚国名号,但依旧奢侈骄淫。文人们整天琴棋书画,饮酒写诗,空谈抱负。当朝中人想实现他们的远大志向,但困难重重,苦无良策,都是安逸惹得祸,但骨子里文人们却抱有清高气节,其实是执拗。屈原看透了一切,但没有看透自己。假如他认定结局是对的,他就应该结党,不管用什么办法,壮大自己的势力,朝中势力大,说话就掷地有声。然后搞好和将军们的关系,用强大的帝国经济和有力的外交策略支持将军们搞军事,这样手里也有了一定的兵权,朝中稳如泰山。自己大力发展食客门人,保护自己那柔弱的身板,私下清除阻挡自己的人。要是这样会发生那些悲哀的事情?有人说,这样楚王说你要造反,我却认为屈原他本人就是大忠之人,既然自己没有造反的思想,谁乱说话,简单,收拾他!假如屈原自己再有一身好武功,上朝谁将自己的军,下朝一拳就轰他脸上,不服晚上就让食客围了他家打到他服。心中有远大高尚的目标,就必须用霸道甚至歹毒的手段为自己护航。自己死后,百姓安居乐业,朝中国库充盈,军队强横,最少一百年不被人期。走自己的路,留给后人评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林海侃侃而谈,情绪激昂。大家却听的目瞪口呆。
林海挠挠头说,“别这么看我,我也就是把史书里的好人和恶人中和了下,用好人高尚的情操和抱负,用恶人狡猾奸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