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5页)

赵飞听到这里,面色大喜,没有士卒死掉,经过一战,这些刚刚放下锄头的黄巾菜鸟,也不再是新兵蛋子了。

施山就有些惊惧了,没想到才三百多人,攻下了自己一个部落,居然无一人身亡。

据统计,整个羌族部落共有四千一百六十六户,一万四千六百二十七人,有三千七百四十人身亡,三百六十八人受伤。

部落主要的损伤,都是陈到龙行他们带士卒进营帐暗杀时造成的。

赵飞听到这里,瞄了施山一眼,“本官记得在县衙里的名册上,好像整个昭武县就只有四千多户,一万多人吧?难道是本官记错了。”

施山听了赵飞的话,也来不及心疼部落里族人的伤亡了,苦笑地向赵飞解释道:“如今税赋很重,老朽隐瞒人口,只是想着少交一些赋税,可以让部落里的族人日子过得宽裕一点,如今大人明察,日后老朽定然会如实地按照人口上交赋税的。”

赵飞对这种事情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三国乱世之后,晋朝人口统计只有一千多万,而在东汉的时候,人口有六千多万。

三国乱世确实造成了很多人流离失所,很多人战死沙场,但也不可能导致人口下降到如此低下的程度。

最大的原因是人口都被那些世家大族给隐瞒了,就像施山将部落里的人口隐藏一样,朝廷赋税太重,很多世家大族有先祖遗泽,可以不交赋税,许多寻常百姓因为交不起繁重的赋税,就自愿并入了这些世家大族,沦为私仆。

而司马昭上位的时候,更是将世家大族的权力扩大化了,他们隐藏起来的人口就到了骇人的地步。

“不用交税了,族长你既然已经派出了青壮之士参军,那部落里都是老弱妇孺,生活艰难,就不需要交税了,日后羌人参军,我会和汉人一样,一视同仁,他们要是立下了战功,我绝对是不会吝啬赏赐的,”赵飞开口道,这个决定在他来之前就已经想过了。

汉朝的赋税主要有四种: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力税),兵役。

汉朝的田税是历史上最低的土地税了,不过三十税一,也就是说三十亩地收取一亩地的赋税。

但人头税比较重,尤其是到了现在政治无比黑暗的东汉晚期。

比如,每户每年需要缴纳两百钱的‘户赋’,成年男子每年还要缴纳三百钱的‘更赋’,即便是残疾之人也不能免去。

凡是一到十四岁的孩子,不分男女,每年还要交纳二十三钱的‘口赋’(皇室税收,归少府,其中有三钱是马口钱,属于特殊军费,归大司农);成人的人头税叫‘算赋’,十五岁到五十六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交纳一百二十钱(政府税收,归大司农,商贾和奴婢加倍,每人每年二百四十钱。为鼓励生育,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不结婚者分为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有妇女怀孕者,免去她自身以及丈夫一念的算赋)。

除这以外,还有胡乱摊派的‘献费’,凡是成年男女,每人每年都要‘献给’皇帝六十三钱,以供宫廷费用。

徭役就是每个在籍的男子(年满十七岁)每年须在户籍所在地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从事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基础建设劳动。

征发徭役说是以三十天为限,但只要工程质量不合格,需要返工,就叫‘勿计为徭’,也就是不计算在固定的役期内,可见徭役实际上往往超过一个月。另外因为天高皇帝远的关系,地方官滥发徭役也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而兵役,顾名思义就是参军了,古代历朝历代,军队里普通小兵都是义务制,没有军饷的,一旦有战事要发生,就会征集成年男子参军,胆敢逃脱兵役不去参军的人,不仅自身会被砍头,还会连累家人被贬为奴籍。

这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