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 (第4/4页)

武让他先行担任都虞候,也是为了考察和历练一下,顺便也让边居谊能够快速熟悉天武军自有的运转方式,从而为以后委以重任打下基础。

叶应武用心良苦,边居谊在惊喜之余也能够隐隐约约察觉到,当下里看向叶应武的眼神更是感激,大有千里马遇到伯乐之意。叶应武冲着他笑了笑:

“先去整顿一下队伍,某估计天武军后厢很快就要到了。”

边居谊郑重一拱手,转身走下点将台。而叶应武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忍不住轻声吟诵:

“孤城高倚汉江秋,血战三年死未休。

铁石肝肠忠义胆,精灵常向岘山留。

边将军,希望这首绝命诗你此生不会再写出。”

站在叶应武身边的汪立信隐隐约约听见什么,有些诧异的看向叶应武,却只看到这位叶使君负手站立,目光炯炯,似乎要穿透漫笼在头顶上的阴云。

“不知道叶使君打算怎么收拾这个烂摊子?”汪立信终究还是忍不住苦笑着看向叶应武。

校场上至始至终也只有边居谊一个人带着一百名精神抖擞的士卒站立,再也没有另外任何人对于敲响的聚将鼓做出反应,倒是各个营帐中原本平息下来的呼喊声再一次响起。更有甚者,风吹着。带来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隐隐的咒骂声。

叶应武轻轻叹息一声:“两万人,这可是两万人啊。竟然都已经糜烂不堪到这个地步。某也算是明白,大宋当初为什么会在汴梁一败涂地,为什么会仓皇南渡、百年积弱,因为偌大一个国家,靠的竟然就是这样的兵在守卫山河。”

汪立信很想反驳,但是发现自己搜尽肠腹竟然也凑不出来一句合情合理的解释,如果说南宋在端平入洛前还有一战之力的话,那么到了现在除了个别地方有些许劲旅,其他都已经糜烂不堪。恐怕也就只有当年汴梁一触即溃的禁军能够与之相比吧。

这大宋,不败,不亡,实在是痴人说梦!

不过汪立信还是勉强开口说道:“叶使君和天武军这不还在这里么,叶使君有经天纬地、匡扶社稷之才,而天武军又是大宋难得之雄师劲旅,有叶使君和天武军在这里,大宋还能够支撑这山河半壁。”

叶应武随意的看了他一眼,也不知道是对他说还是直接对着空气说道:“某为之征战的。是这华夏山河,不是这大宋。”

汪立信浑身一震,叶应武这······这是什么意思?!他尽量低下头去,却已经掩饰不住内心中翻起的惊涛骇浪!这叶应武。终究还是坐不住了吗,是要去临安问一问鼎之轻重么?!

而叶应武却是毫不避讳的看向他,声音依旧保持着平淡。就像是两个知己站在一起谈心:“汪相公,某不管你是怎么想的。也不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只是不知道汪相公心中是不是明白。汪相公在和某站在一起的那一刻开始,或许在某些人的心中,汪相公就已经是某叶应武的同行者了。”

汪立信诧异的看向叶应武,旋即明白过来,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苦涩:“叶使君,你这可是赤果果的威胁啊。”

叶应武耸了耸肩,轻声说道:“某这还算不上是威胁,只不过是拉壮丁罢了,汪相公既然已经看清了这一切,那就不妨来做这个壮丁。”

“壮丁?”汪立信伸出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旋即忍不住笑道,“把一州知州当做壮丁来拉,恐怕这普天之下也就只有叶使君了吧。”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反正汪相公也很清楚自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吧。”叶应武笑着说道,“不过某自然也不会亏待汪相公的,天武军此次北上的功劳,自然不会少了汪相公。”

汪立信咬牙切齿的看着他,只不过见到叶应武没有任何反应,也只能无奈的放弃了,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