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2/4页)
阴间继续当皇帝,享受珍宝,所以才这么做。可是,他这么做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林振文想了想,说:“树大招风?”
林之扬说:“正是。茂陵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吸引了无数垂涎之人,《汉武帝内传》有记载说,在刘彻下葬后四年,有人在陕西扶风县的市场中买到了一只玉做的箱子和一只玉杖,玉箱里面还装着三卷佛经,后来汉朝政府得到消息,收缴了这些东西,汉昭帝叫来曾经伺候过刘彻的大臣一问,才知道这些东西乃是西域康居国王进献给武帝的礼物,是他生前最喜欢的东西之一,而这些东西在他下葬的时候,是被安放在他的棺椁附近的,众臣周知。”
林振文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怎么汉朝还没灭亡,先朝皇帝的陵墓就被人给挖了?难道刘彻的陵墓没有专人把守?”
林之扬说:“正相反,茂陵的守卫相当森严,别说偷盗,普通人想靠近都很难。”
林振文说:“那黄金箱子是怎么跑出来的?”
林之扬说:“关于这件事,后世并没有史书给出正面的回答,我在西安大学教学的时候,也有一些学生问过我这个问题,而我的推测是:监守自盗。”
林振文说:“内盗?那怎么可能?茂陵不是有专人把守吗?谁有那么大的本事,能在汉昭帝的眼皮底下偷他老爹的陵墓?”
林之扬喝了口茶,说:“当然不是从大门明目张胆地去盗了,而是从后门。”
林振文说:“后门?怎么皇帝陵也有后门?”
林之扬说:“从古至今,宏大的建筑都是由一些有建造天才的高人所设计和修建,这些高人在修建那些富丽堂皇、无与伦比的皇宫、宫殿、陵墓的时候,都会故意留下一些缺陷或是一个后门,设计缺陷是为了在今后的创造中,不至于无法超越先前的作品而留下遗憾,而给陵墓留后门的目的就更明显了,就是为了日后能不为人知的秘密进入陵墓,直达地宫。”
林振文慢慢点头,已然听得入了神。林之扬又从皮包里拿出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说:“1956年,中国政府在郭沫若等人的大力主张下发掘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定陵,挖了不到半个月,挖出一块石条,石条上面刻着一行字:‘此石到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这种石条通常被称为‘指路石’,是修建陵墓的工匠偷偷埋下的,这照片就是当时考古队拍下的照片。”说完,林之扬喝了口茶水。
林振文看着照片,又问:“工匠留‘指路石’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为了日后去偷这些陵墓?”
林之扬笑了:“那倒不是,皇帝的陵墓有时在他还没死时就建好了,总不能让它就这么大开着墓门吧?于是就得把陵墓先封死。如果过几年皇后先死了,就打开封门,把皇后下葬了;再过几年或十几年,皇帝又死了,再打开封门再葬一次,这次才算完事。这个过程很可能会持续得很长,也许几十年,天长日久,封好的墓门找起来不太容易,于是工匠就在地下埋几块‘指路石’,挖到指路石就可以直接到达地宫,这样,下葬起来就省了很多人力。”
林振文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些工匠也挺有意思的。按您的说法,当初修建茂陵的工匠,在建造时也留了一个后门之类的记号,以便日后下葬之用?”
林之扬说:“茂陵这么大的陵墓,起用的一定也是西汉当时最有名的工匠,按我的推断,这工匠一定留有后门,倒不是为了日后下葬之用,因为茂陵一直在修,到汉武帝死时才算修完,人死即下葬,也不用在日后留后门,但那些艺高胆大的工匠还是秘密修了一条从地宫通往外界的隐秘之道,这条秘道的入口处,应该是位于一些荒山野岭之地,为的是不引人注意。”
林振文点了点头,说:“这工匠胆也够大的,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