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5页)
被写的老友序
被写的老友序“老友写老友”
——也写写写“老友写老友”的老友
今天天气很好,躲在云中许多天的太阳也露了脸,阳光普照,街上行人拥挤,来来往往……
哈哈哈哈!
大乐。
自从写作配额用完之后,未曾作过文。一时冲动,不自量力,以为还可以写些什么,等到拿起笔,摊开纸,才知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多么的困难。呆坐半晌,望浮云,搓手心,踱方步,找音乐,居然突然可以下笔,竟然出现这样一段文字,十足一甲子之前的小学作文,笔下出现这等神奇的返老还童现象,怎不令人大乐!
乐完之后,还是要继续呆坐,想这位老友的可称道之处,写他的哪一方面呢?写他的博学多才,那是众所皆知的了,单是精通多国语言,就令人叹服(日文尤其“大变上手”),书法、绘画、篆刻、撰文、各种经营,生活享受……无不达到一级水准。
写他的人:由于他豪爽任侠,热情诚恳,所以也已达到了“相识满天下,知己遍世界”的地步。
写他的丰采:潇洒出尘,从不自诩,而自然誉满天下,那种出自自然的神态作为,虽魏晋名士,犹有不及。
怎么全是好话!
确然全是好话——他是熟悉的人之中,唯一一个从来没有在背后听到过有人说他坏话的人:这种最高境界,可定名为“蔡澜层次”。
或许大家会遗憾不熟悉他,有办法。他不断写作,多年来,累积出版了超过一百本散文集。写作人会将自己投射在作品之中,散文尤然。不必看完他写的全部破世界纪录的一百多本散文集,看上七八本,就可以知道他的一些点滴,看上二十来本,一点一滴聚集起来,就依稀有了他的轮廓,看上三四十本,他的形象遂渐清晰,就可以说已经认识他了,再追读至五六十、七八十本,就熟悉他了。在熟悉了他之后,保证他成为你熟人中最可爱的前三名之一——绝对可以保证。
写他,不如读他的文章,这不是偷懒,是实情如此。
写作配额是真的用完了,这篇文字,写到最后,套一句晴雯姑娘的话:“写虽写了,到底不好,我再也不能了!”
倪匡
二〇〇六·〇六·十三
香港
又及:忽然忆起多年前自撰的一则谜语:
谜面:猢狲学人吃参茸。
猜:红楼梦话白一句。
自觉十分贴切,没有谐音字,浑然天成,有兴趣不妨猜猜。常言道:谜无白猜,凡猜中者,首十名各得蔡澜亲笔签名书一本——慷他人之慨,莫此为甚。
哈哈!
又又及:揭示在本文之中。
自序
花了好几个星期,终于将《老友写老友》校对、编辑,交到出版社手中。慎重声明,除了近几个月的数篇谈倪匡兄的,其他都是已经编入我的旧书的稿子,读者们要是骂我把老东西集来骗钱,并非我的原意。
编这本东西,主要是让各位有系统性地读到我们两人之交往。
倪匡兄自我放逐,移民到三藩市十三年,为了令大家得知这位卫斯理的原作者的近况,我不断地发表他的行踪,也代表我对这位老友的思念,当今重读,自己也感慨万千。
算了一下,也有近两百篇的文字,集成一册太厚,和《天地》的刘文良先生商量过后,还是分为上下集出版。
读过数册《倪匡传》之类的书,都感到写得不够喉,也不真实。其实,任何传记,都不真实,尤其是作者自己写的。我并不打算把这本书当成他的传记,只是他这十三年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偷窥他人生的一角。
发表过的文字,读者看后,总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