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5页)

街、华尔街、唐宁街、香榭丽舍大街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没想到歌手全部答错不说,竟然把长安街说成是美国的,举国哗然。于是,俺再次受到批评:设计陷害人民群众喜爱的歌手,诱使人家犯政治错误。俺真是冤死无处告状啊。

其实,俺心里知道自己引起众怒的真正罪名:泄露了中国文化界知识储备真相这一国家重要机密。正像齐达内的真实罪名:映照出了足球流氓的品德真相。

唉,不说别人了,该淘自家的米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才是重要的正事。抄录点俺近日的《日知录》吧。

2006年第3期《粤海风》上曹文轩老师的《混乱时代的文学选择》写得尖锐、激情而透辟。他所批判的当今流行的“憎恨学派”和“怨毒文学”正在腐蚀着一代青少年的心灵。没有同情,没有理解,没有爱,只有无知的傲慢和浅薄的嘲弄,把在大街上撒野当作真诚。学界弥漫着相对主义的犬儒哲学,没有立场,解构一切,自以为聪慧,实际上是卑怯。曹文轩的态度是值得赞赏的,当所有人都拼命向前狂奔时,他坚守在原来的高地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独者。

2006年第6期《百年潮》上有篇电影《李双双》诞生记,讲《李双双》诞生于大跃进的真实生活中,李准的小说发表于1960年第3期《人民文学》,反响强烈。电影1962年放映后,观众极为欢迎。全国掀起“李双双热”,一时流传着“做人要做李双双,看戏要看孙喜旺”。1963年获第二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张瑞芳人气达到顶峰,周恩来经常请她跳舞。但到了文革中,该电影被批判为工分挂帅、阶级斗争熄灭论。1973年,周恩来为此还向文化部长于会泳发了通脾气,说“要历史地看这个影片”。

哪儿的大米好吃?(2)

2006年第3期《涪陵师范学院学报》专门发表了对文革长篇小说的研究。长期以来,盛行着“文革文学空白论”,胡说什么文革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加上一个鲁迅和一个浩然。青少年都被欺骗得以为文革中过来的人都是文盲,以为中国人曾经有十年的时间在地狱里过着禽兽牛马般的生活。被颠倒的历史总会被平反过来的。文革期间文学艺术之繁荣,人民精神生活之丰富,不是一夜的坦克机枪就能掩盖永久的。只要还有一亿中国人没被完全洗脑,中华文明的复兴就是挡不住的。该期湖北师院杨迎平写的《相知而不相随——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情感悲欢》也很好,比她以前的文章更有思考深度了。人在爱情中,到底是追求相知还是追求相随呢?

米淘得差不多了,到底哪儿的大米好吃呢?想起那个郭达的小品:换大米、换大米、换大米!本来俺爱吃一切东北大米,不论是俺家乡哈尔滨的,俺外祖父他们家五常的,还是地肥水美的牡丹江的,吉林延边朝鲜族的,辽宁盘锦营口的,只要是东北大米,晶莹细长,焖熟了一揭锅,哇,知道用什么成语最合适吗?——软玉温香!什么菜也不用就,汪汪的口水肚里流,或者稍微用筷子蘸点哈尔滨道里的老酱油,管保你吃得满口芬芳浑身上下滚绣球!

不过,当老鼠也爱上大米的时候,恐怕哪儿的大米都变味啦。叭勾——

孔庆东:

俺要去吃大米饭了,翠绿的小辣椒炒金黄的鸡蛋。所以,那些批评俺的人,俺感谢,攻击俺的人,俺把他们当鸡蛋就完啦!

'匿名' 一箪食:

孔老师,您觉得您说的这些事是大姐、歌手该悲哀还是这个社会、这个社会的精英该悲哀?

全国人民只知道我爱北京天安门,你问长安街他怎么知道。您就在现在的在读大学生里问吉林、贵州、广西、宁夏、青海的省会是什么,肯定有答不全的。北京每年下第一场雨、雪、沙子都会在新闻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