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5页)

一天,宋神宗问王安石:“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王安石答:“变风俗,立法度,方今所急也。凡欲美风俗,在长君子,消小人,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也……”

两人一问一答,无非是治国最首要的是什么。王安石告诉宋神宗,治国最首要的是改变陈规,建立新的治理方法。

宋神宗本身便是个有锐意进取心的人,所以,听了王安石的话非常兴奋,便问:“卿以为唐太宗如何?”

王安石道:“万岁,要做一朝明君,又怎么能只期‘贞观’之功呢,何不直追尧舜,成就一代圣君。”

宋神宗大喜,但随之又有些忧虑,道:“卿以为,朕之江山,能达尧、舜之清明乎?”

“万岁,有所为如垒台,则功绩自来,有不为如去垒,则功绩自去。”

“哦,怎么讲?”

“万岁若一心为之,再高的峰台,也会一级级垒起来,若无意为之,再高的峰台,也会一级级垮掉。”

“爱卿所言之是,只是,如此说来,朕内心沉重,恐不能达前人的地步。”

“万岁勿忧,尧、舜之明,无非公视听、明是非,正所谓持平碗而水不洒,擎高灯,而路自明。只要万岁以公正判正邪,以法度量是非,那么,国内怎么还会有假、恶、丑?”

“好,说的好。”宋神宗拍案而起,决定变法,做一位继承尧、舜,空前绝后的明君。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设置三司条例司,推行新法;四月,王安石遣刘彝、谢卿材、侯叔献、程颢、卢秉、王汝翼、曾伉、王广廉八人到各州府考察农田、水利、赋役等情况。

当年7月,推行均输法。该法旨在保障京城京城的供应,避免地方囤积。由淮、浙、江、湖等六路设置发运使,负责督运事宜。

9月,青苗法出炉。该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往当地官府借贷,以补助耕作。

11月,又颁布了农田水利条约。该法规定,各地兴建水利工程所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

熙宁三年(1070年)又推行了免役法。由开封府试点,尔后,在全国实施。免役法废除了原按户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

此外,还有保甲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贡举法等等。

新法推行后,在统治集团内部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新法必然会影响到一些守旧派官僚的利益,因此,不断有大臣跳出来反对新法。当反对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时,王安石已经难以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只好于熙宁七年(1074年)主动递交了辞呈,宋神宗无限惋惜地将他送回江宁去了。

第二年,宋神宗又将王安石召了回来,但是,仅仅两年的时间,王安石便以疾病为由,再次递交了辞呈。

随后十来年的光阴中,宋神宗虽然基本延续了王安石的新法,然而,大多变法成果寥寥,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元丰八年(1085年),胸有尧、舜之志的宋神宗,在遗憾中逝世了。于是,哲宗登基,高太后垂帘,司马光掌权,新法被彻底推翻。

第04章:后宫惊变

古往今来,后宫这些女人们,似乎除了争风吃酷外,并没多少真心辅佐皇帝的。哲宗的龙椅刚坐稳,后宫便分成了三派,一派以向太后为主,一派以孟皇后为主,一派又以刘婕妤为主。一旦哲宗回到延福宫,向太后身边的小太监梁师成,孟皇后身边的陈迎儿便来附近打探。那陈迎儿生得一副伶牙俐齿,梁师成却一副呆相,不善言语。花丛下见了,陈迎儿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