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 (第3/4页)

湖广、福建、江浙的烽火从未断绝,乃至山东、北直隶、山西等地也是反师渐起,鞑子朝廷可谓应顾不暇。分守各地的原大明降将中,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大有人在。军门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人。吴胜兆兵败身死,尚且震动江南。一旦我等起兵,拿下江西可谓易如反掌。到那时,响应者定会云集影从。如此大好时机。难道军门还要白白地错过吗?”

该说得都已经说完了,王得仁也不再多嘴,静静地退到了一边。

金声恒依旧沉默不语,但眼神中却已有了明显的变化。

…………

福建泉州府,南安县英都镇

夜幕笼罩下的镇子一片静谧,街道两边的一座座宅院里透出点点灯光,不时传来的犬吠和路旁草丛里不知名昆虫的鸣叫衬托着浓郁的田园气息。

两个晚归的乡民走在镇中的街道上,路过一座气派而戒备森严的宅院时,其中那个年轻些的乡民似乎不经意地看了大门一眼,等到又走过一段距离之后,终于忍不住回头朝那扇大门方向狠狠地吐了口唾沫,并用当地方言轻声地骂了一句。旁边那个年长者赶紧低声制止,两人很快消失在街道深处。

这座宅院的主人之所以被如此记恨,倒不是因为乡民的仇富心理使然,而是因为眼下这座宅子里住着的正是身为“两朝重臣”、为父守孝在家的洪承畴。

一提起洪承畴的名字,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不少人还能在暗地里说出多个与这位前明朝蓟辽总督、现满清内院大学士有关的段子。

当年在松锦大战被俘之初,洪承畴还表现得极为忠贞,宁死不屈以绝食明志,老牌汉奸范文程等人前去劝降都被骂得狗血淋头。可等到皇太极亲自出马,洪老大人的底线顷刻间土崩瓦解,被皇太极嘘寒问暖又披衣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呼“明主”。

降清之后,洪承畴便就此与之前判若两人,竭心尽力为“我大清”出谋划策,比起范文程、宁完我等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后世有人推测,洪某人降清,终究还是因为贪生怕死,而为满清出谋划策、鞠躬尽瘁则是为了自身的脸面和利益考虑。其心理说得通俗点无非就是如此:你们不是都笑话我洪某人当了汉奸了吗?那我便帮着主子一统天下,让你们都梳辫子当汉奸,到那时你们又能比我强到哪儿去?

但不管是因为何种心理,洪承畴的降清之举都已为万人所不耻,招来了无数明嘲暗讽。当年,他为了感念崇祯皇帝的隆恩,曾自拟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等他降清之后,便有人在原来这副联上加了两字,变成了“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表忠心的对联立时变成了对汉奸贰臣的讽刺。

去年五月,坐镇南京的洪承畴在亲自指挥镇压了吴胜兆起兵之后,许多被俘的反清义士也对其极尽嘲讽、蔑视。著名的少年英雄夏完淳故意装作不认识洪承畴,并大骂他冒充英烈之名,被洪某人恼羞成怒地下令处死。随后,洪承畴希望找回点脸面,又亲自审问参与起事的原明朝中书舍人殷之辂:“汝是明朝多大官,作谋反大逆的事?”,不料却再一次被打脸。殷之辂反唇相讥道:“汝是明朝多大官?作谋反大逆的事?”,也被恼羞成怒的洪承畴下令处斩。

单就名声上来说,洪承畴即便在自己的家乡也早已臭了大街,不值得一提。自从他去年因父丧回乡守制以来,早年的亲朋故旧几乎无人上门,就连他的母亲傅氏和弟弟洪承畯也都搬出了洪家老宅,不再与他见面。大门前的路面更是不知被多少唾沫浇灌过。

此刻,洪家老宅深处一灯如豆,洪承畴披衣坐在书房里,愁眉紧锁。

他这倒不是因为众位亲友乡邻对他的态度,对这些事他早已习以为常。而是因为今日有清帝的圣旨传来,委任他为湖广等五省经略,”驻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