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5页)

藓螅�切┗�喑乩锏姆啾憔���砗螅�彩撬偷脚┨锢锶サ狈柿嫌玫摹�

于是宋初云暗暗下定决心,一路上要多看多听,慢慢的替自己的云记挖掘出潜藏着的商机,这好不容易出一趟远门,当然要顺道考察下市场、多认识些新鲜的事物了。

此去一路再遇到的新鲜事儿就不一一细说了,很快展寂衍便带着宋初云来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帝都,这京城就是比一路上的小城气派繁华,连排队等着进城的人也多了好几倍。

一进了城门到了那繁华的街道,宋初云才算是真正见识到古代繁华的大都,同样是街、同样是开在街道两旁的铺子,但这些铺子不但门面儿气派十足,卖的东西也都十分齐全,绝不是福安城可以比拟的。

宋初云领略了京城大街的繁华后,开始悄悄的观察起这儿的商铺来,果见这京城除了铺子的门面和牌匾比福安成的铺子要大气,以及铺子外面挂着的幌子要大面些外,依旧没有别样昭显自己铺子的其他广告。

这让宋初云意识到这京城里也缺乏各式各样的广告,初步判断这广告营销策划也能在京城里推广,宋初云猜测若是按照像在福安县那样替这些铺子做广告策划,那在京城一定会比在福安县赚得更多。

宋初云边默默的把京城铺子的各种信息记下,边在心里做广告市场调查,一路走下来也不光顾着看那些新鲜事物了,而是仔细的把京城里的大小门户给瞧了瞧,偶然看到一户大户人家门口挂着一只漆了红漆的小木箱,宋初云的心里不由觉得有些纳闷,莫非这小箱子是信箱?

于是宋初云放慢了脚步,指着那户人家门口的箱子问道:“夫君,这户人家门口为何会挂着一个红色的小箱子?这小箱子有何用处?”

展寂衍不是头一次来京城,所以他扫了那小箱子一眼,便答道:“那小箱子是用来盛放飞帖的。”

宋初云听了“飞帖”二字,才记起自己曾经在一本古书籍上翻阅到关于“飞帖”的介绍,那本书上详细的介绍了“飞帖”的由来,以及最初是什么样儿的,宋初云当时对这飞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细细的阅读了那段介绍文字,对这飞帖倒也是略知一二,只是刚刚一时没把飞帖同那盛放的箱子给联系起来。

这飞帖其实也可以算是书信的一种,它最初并不被人叫做“飞帖”,而是称作“刺”。

原来古人交往,起初是用竹木削成条刺,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以及身份,用于拜会他人时互通名姓。

而这所谓的“刺”也就是古代的名片,又称“谒”,此后虽弃竹木改用了纸张,但习惯上的叫法却沿袭了下来,那时这样的名片依旧叫刺。

古时候逢年过节时,许多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会在红纸上书写上贺词,然后送去给亲朋好友,于是这有着贺词的红纸便成了古代的“贺年片”,慢慢的亦称之为“拜帖”。

而那些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每到逢年过节前来家里投拜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迎来送往让主人家应接不暇,为省事起见,主人就让下人在门外挂个箱子接受各方投拜帖,为了图吉利便称之为“接福”。

而这“拜帖”之所以慢慢的被称为“飞帖”,乃是因被派出去投拜帖的人,一日往往要上好几家人家去投帖,这任务繁重便会让时间变得紧迫,于是他们往往只在主人家门口敷衍的喊上几声,便将帖子投入箱内、投完便匆匆离去,待得主人或仆人应声出门相迎时,早已不见了那投帖人的踪影……

久而久之在民间便有“送帖的比兔子跑得还快”的说法,因此,贺年片便由此得了“飞帖”这个别称。

宋初云记得这飞帖似乎还可以用名为“门薄”的红纸袋来装,再往下走的时候便留神的多看了几眼,果见另外一户大户人家门前挂的不是小木箱,而是一个红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