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頁 (第1/2页)

這&ldo;鬼市&rdo;又稱&ldo;鬼市子&rdo;,形成於清代中晚期後,最早呢是出現在北京城,即夜間集市,至曉而散。每當黎明前,市場裡熙來攘往的非常熱鬧,每個攤位都點著一盞煤油燈、蠟燭、豆油燈什麼的。那燈影明明暗暗、忽忽閃閃,影影綽綽的還有買賣的人在活動,那陣勢,不知情的人准得嚇一跳。後來人們就叫它鬼市兒了。

特別是到了清朝末期由於國勢的沒落,很多達官顯貴的家道也是江河日下,而那些曾經的富家子弟卻依然遊手好閒,為了度日或換取抽大煙的錢,就偷偷變賣家中的古玩。畢竟這是有失身份的舉動,這賣也不敢明目張胆,於是只在凌晨兩三點鐘托人拿到&ldo;鬼市&rdo;上。除了他們,還有人在這裡脫手一些偷盜來的東西或來路不明的物件,趁著天未亮掩人耳目。人們點著燈籠交易,因為都有著不可言說的秘密,價錢上自然打了很大的折扣,原本值50兩銀子的東西,也許2兩銀子就出手了。

在&ldo;鬼市&rdo;里賣家一般說來根本就沒有什麼攤位的,往往在地上鋪張報紙或一塊塑料布,擺上幾件古玩玉器、或真或假的古舊工藝品、舊書老報,然後蹲在一邊,用眼睛餘光掃視著行人,絕無高聲叫賣的,買家也是悄悄穿行於地攤之間。

在這兒做生意得有好脾氣,要多大價您別上火,還他多少錢他也不生氣。許多東西是偷來的,脫了手就好,所以在這兒你碰到多好的東西也不能打聽出處。

也因為這個原因,這&ldo;鬼市&rdo;里確實有人買過便宜貨,用買醋瓶子的錢買了個青花瓷瓶,要買銅痰盂買來個商朝青銅器。當然反過來說,花錢買人參買了香菜根的事也有。只不過很多時候那些個買家要臉面,這得了便宜便到處顯擺,恨不得拿個大喇叭向全世界廣播!但吃了虧則多半悶在肚裡,惟恐被人恥笑。

一般說來,這鬼市裡的商品真假參差,魚目混珠,對於那些個收藏愛好者、收藏家們來說確實是一個練眼力、考學識的場所,也提供了無數&ldo;揀漏兒&rdo;淘金覓寶的機會。常在鬼市上逛的人們常說誰誰有&ldo;眼&rdo;沒有,這&ldo;眼&rdo;就是指對古董的鑑賞能力。有許多的收藏者都是在地攤上練出來的&ldo;眼&rdo;。不過在練出&ldo;眼&rdo;以前,交的&ldo;學費&rdo;都不在少數。

&ldo;眼&rdo;以前都是自己的,因為來地攤上淘金的多是&ldo;獨行俠&rdo;。現在收藏熱起來了,收藏界愛好者們也成了一撥撥的,這便有了&ldo;借眼&rdo;之說。地攤上也常聽見人說&ldo;某某兄,借您老的&l;眼&r;看看,這鼻煙壺……&rdo;若能揀上了&ldo;漏兒&rdo;得到了自己喜歡的珍品,便少不了擺上壺茶或拿一瓶酒,邀上好友鑑賞品評一番,也是別有一番情趣。

只不過這樣的機會那是越來越少了,雖說這揀攤兒的人多了,東西更豐富了,但是這&ldo;鬼市&rdo;的含金量卻是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是大浪淘沙,只要你眼力夠總能從裡邊淘得出寶來。

對於這些個&ldo;鬼市&rdo;,雖說國家也打擊過,可是通常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都是不了了之。這主要是因為&ldo;鬼市&rdo;的交易行為往往發生在凌晨或晚上,而且流動性強,管理起來有極大的難度,往往是&ldo;游擊戰&rdo;,檢查的人來了,他們就跑,等檢查的人一走又死灰復燃。

要說這&ldo;鬼市&rdo;吧,這s市也有,可是簡兒也就是聽說過,但是要說去見識嘛,畢竟她不是圈裡人倒還真沒見識過。怎麼,聽宋老爺子這意思,難不成這位想帶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