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3/4页)

就这样,韩风耐着性子,一会儿坐在驴背上,一会儿下地自己行走,陪着彭明炬慢悠悠地走了大半天,好不容易在天黑之前走到了蒙化府东南三、四十里远的滇省道家圣地巍宝山半腰的山门大牌坊下。

话说钦差大臣傅达礼藏好了张剑池冒着九列一生从长蛇山抢来的那枚吴三桂铸坏了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吴”大印,在朱国治及刘昆派出的二十多名官兵护卫下离开了昆明,一路北行。六百多里路大多在崇山峻岭之中,虽是南方温暖之地,却时值严冬,且地处极高,冰雪寒风也是少不了的,况且南天多水,北方冬时除了下雪,多是又冷又干,而南方却不同,冬天里除了会下雪,还会下一种极细极细像雾一样的水沫子,漫天迷迷茫茫地飘落,当地人叫它做“水凌”,落到房上地上树上乃至衣服上,马上就会结成冰,且越结越厚,像一层硬壳似的,那真是又潮又冷,要人老命。傅达礼一行正是遇上了此等要命的鬼天气。他坐在轿中,也被冻得够呛,一路骂骂咧咧,走走停停,十天之后,好不容易走到了出滇入黔的要冲胜境关。

只要过了此关,便踏上了贵州地面,再行得七、八百里,便可到首府贵阳,也便容易脱开吴三桂的控制,到了贵阳,也许便可即令八百里飞骑驿报直赴京城,将吴三桂将要造反的消息奏与皇上,请皇上尽倾天下之兵,荡平云南,抓住吴三桂那个老贼,剿灭其九族!在我大清治下,区区一个汉人亲王,他还能翻得起多大风浪!傅达礼越想越高兴,几乎忘记了这十来天所吃的苦头,竟独自在小轿中哼起了他喜爱的北曲“空城计”中诸葛孔明那有名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忽听得城下乱纷纷……”

“站住!”

陡然一声断喝,打断了傅达礼的好兴头,轿子顿然停住,轻轻落地。

一队手执刀枪的兵士挡在关隘前,那领头的小校立眉竖眼地厉声问道:“是何人敢擅闯关隘?”

刘昆派来护送傅达礼的兵头走上两步应道:“呵呵呵!在下奉命护送钦差傅达礼傅大人回京,有巡府朱大人、同知刘大人公文在此。”说着从怀中取出公文递了过去。

那小校一把抓过,往怀里一塞,竟看也不看,又厉声问道:“傅大人何在?”

傅达礼在轿内闻声不由一怒,心道:“守关小卒竟也敢如此飞扬跋扈,吃了熊心豹子胆了!”遂将轿帘一掀,跨出轿来,沉声道:“谁在此大呼小叫,全无礼法!”

那小校见轿中钻出了大员,也略略收敛了一点,抱拳一躬,复又道:“启禀傅大人,吴王爷有令,严禁一切人等走出胜境关。”

傅达礼大怒道:“我乃皇上钦差,吴三桂岂能管我!尔等快闪开,让老子过去!”

谁知那小校竟将脖子一梗道:“小的们当兵吃粮,只听吴王爷军令,任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休想过得关去!钦差大人还是请回吧!”

傅达礼双手将袖子一捋,双眉一拧喝道:“你小子还反了天了!”他扭头对那二十来个护兵叫道:“来啊!将他几个拿下捆起来!”

那二十多个兵士正想上前,不料对方后排一个小卒手中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隘两旁山坡上营房中呼啦啦冲出一、两百名手执刀枪的士兵,将傅达礼等人团团围在了中央!

………【第三十八回拳飞华国寺 魄迷澜沧江(七)】………

巍宝山高大的山门大牌坊下空无一人,只有四围满山的青松翠柏在晚风中摇曳浅吟,暮归的各色鸟儿叽叽喳喳地吵闹着向那些高可齐天的大树上飞去。

韩风四下看看,却望不穿那密密的树林之中何处有道家宫阁?正想开口问一问彭明炬眼下当向何处走去,突然也不知从哪棵树干后面钻出两个灰袍高髻的年轻道士,手中各执长剑,其中一名炯炯目光在韩风、彭明炬身上扫视,立单掌道:“无量天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