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 (第3/4页)
混成旅的总人数为三千五百人,其中战兵为两千五百人,而工兵营与辎重营等辅兵都经过基本训练,关键时候也能派上用场,全旅真正无作战能力的,只有医护都百余军医而已。第一混成旅因为有一个骑兵团,战马数量就有两千之多,这要是放在建炎朝,简直不可想像。
北宋王朝本就缺马严重,加上国灭之后,又被金人掠去大量骡马,因此建炎立国后,马匹奇缺。当时一厢(相当于现代一个师,约2、3万人)军队中,可用战马不过几百匹,端是可怜。
第一混成旅的战马储备量实际上已达到甚至超过金军同等数量的兵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狄烈上太行之前,就已有战马七千匹,又先后击败完颜阿古与完颜撒离喝及设也马的中路金军,缴获战马不下三、四千,牛羊挽马甚众。此时狄烈手头的战马已经过万,而他仅有三个骑兵团与一个加强营,不过四千骑兵,就算是一人双马,也才用去八千匹战马,还有两千多匹富余。而这些富余的战马也只能暂时放养在平定,作为训练之用。
战马多了固然是实力的体现,但也令人头疼,一匹战马消耗的食物,相当于十个步兵,一万匹战马……这也是狄烈迫不及待发动一场大战的原因之一——这么昂贵的战争配备,老是养着不用,实在亏不起啊!
如果说第一混成旅的第一大特点是马多,那么第二大特点就是车多了。多达五百辆大小车辆,彻底令人迷惑兼无语。两百辆战车,三百辆运输车,这就是第一混成旅的庞大车阵。
按狄烈的战车营规划,每一辆战车核定载重五百斤,除负责赶车及调动转向轮的一名车夫以外,只载装备物品不载人。古时军队行军,盔甲兵器什么的多数打包驮在背上,如果是重甲(比如步人甲),那就得要骡马或大车负载了,否则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扛下来,别说是打仗,光走路就累瘫人了。
战车营成立后,按照规定,士兵所有的装备,诸如火枪、备用枪管、火药铅弹、备用挡板、重型长矛、步人甲、铁叶甲、铁锹、十字镐、行军锅、帐蓬、被毯、军服……总之士兵一应装备统统放上车厢,每辆车装载八至十名士兵的装备,而士兵则可以轻松上路。轻装行军的士兵匀速,正好与拉着千斤的两匹挽马的速度相等。如此一来,第一混成旅的机动性大大超过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军队,而在攻防能力上,又远远强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军队。这就形成了第一混成旅的强大优势。
一千三百名步炮兵的装备,只需一百五十辆战车就足以装满,剩余五十辆车,则装载排炮与专用霰弹。而三百运输车,每车载粮秣十石(约千斤),合计三千石,这就是三千多人马一个月的口粮。
狄烈的计划就是在一个月内。完成太原作战第一阶段。只要拿下寿阳,打通平定至太原的通道,就能确保粮道的安全。而在此之前,各作战部队备粮只有一个月。狄烈相信。从接战之日起。太原府的那位管勾太原府路兵马事。以勇猛著称的龙虎大王,无论如何,都不会整整一个月眼睁睁看着天诛军围攻寿阳而龟缩不出。
一切正如所料。白马旅的全力进攻,与韩庆和大军相持不下,令这位金军前锋官产生了一种只要抽调一支援军,再加一把劲,就能将之歼灭的感觉。而狄烈中军大纛的出现,更加剧了这个感觉。一战擒杀贼首,这是韩庆和四番战的目标。
三番战结束当日,韩庆和就将达成目标所需的兵力军报,派出四骑快马传递,上呈管勾太原府路兵马事完颜突合速。完颜突合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对围城打援这一套当然熟捻得很,当日金军围汴京之时,就曾多次运用过。所以他接到战报后,并不急于调兵遣将,而是先派出一支麾下精锐蒲辇队,侦察太原至寿阳的两条通道最险要处:杀熊岭与土桥。
侦察的结果是,两处都有敌军硬探出没,但并无大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