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 (第3/4页)

陵沟壑。

从第二天开始,狄烈与张锐所率的殿后队伍,就不时碰到一伍或一什的先锋队猎兵,或押着夏军士卒、或携带百姓,不断交来给殿后队看管。说是拔除夏军沿途堡寨的俘获。狄烈居然还在其中发现了当日在野外疗伤时,所见到的那些被夏军俘掠的杀胡堡百姓。

狄烈的殿后队也是战斗队,当然不能带百姓一道,当下按排两什猎兵将百姓全送往宋境的杀胡堡去。至于夏军俘虏,有多少逮多少,全部随军而行。

五月初三酉时,狄烈率殿后队人马刚从一道狭长的峁子穿过,前方就见一骑扬尘而来,殿后队立即驰出四骑前往截击。不一会,就见五骑一齐奔回,向狄烈禀报:“禀报军主,梁副指挥使回报,先锋队已至夏国银州城下。”(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夜夺银州

黄昏时分,狄烈与张锐、梁兴及四名猎兵护卫,驻马无定河北岸,各自用瞄准镜及望远镜,察看无定河南岸六里之外的银州城。

如此之远的距离,两倍望远镜是看不到什么的,只有十倍瞄准镜,能够看清一些城池设施与守军隐隐绰绰的身影,还有插遍城墙各处,在晚风中如无定河水一般荡漾的黄、绿、白、赤各色认旗。

这就是银州啊,也就是后世的米脂,“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是后世号称“美女窝”的一方好水土啊。不过狄烈相信,现在银州城里,不会有什么美女。要有,也早进献给兴庆皇宫里去了。

此战目标为什么是银州?这与银州的特殊“履历”有关。

银州,处于西夏与北宋对峙的前沿。这个州城,曾在两国近百年你争我夺中,时入宋境,时为夏城。距今三十多年前,宋军曾最后一次夺取银州,但随后两国和议,银州又旋即被“赐还”。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的战果,却在谈判案桌前轻轻巧巧被送出去,此后直到北宋灭国,银州一直在西夏控制之下。

一方面,西夏对其东南面的领土十分着紧,可谓寸土必争,我抢你的包子可以,你不能动我的蛋糕,其国心态,大抵如此。银州是西夏还被称为拓拔党项时的肇兴之地,更是其国产盐的重要地区,此地对西夏而言,绝不容有失。

但另一方面,银州又曾屡屡陷于宋军之手。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循环往复,西夏人在心理上已具有相当的承受力。

如此一来,天诛军打银州,就会出现一个比较微妙的情况:银州若失,西夏方面固然震惊,却不致于愤怒如狂,以倾国之力来与天诛军对撼;同时西夏也绝不允许银州脱离其领土,它必定会想方设法。软的硬的一起上。也要夺回来。

狄烈要的就是这个,无论西夏是先硬后软,还是先软后硬,都能达到敲山震虎。而且是三只“虎”一起震的目的。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首要的还是如何尽快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拿下银州。

瞄准镜的镜头中,银州城并不大。也算不上高大雄浑,别说跟太原比,即便是与平定城相较,也颇有不如。不过作为边境州城,银州城防还是可圈可点的。城池为典型的四方形,开有四门,其城高二丈,夯土墙修葺一新,门楼、角楼、外城垣、护城河、女墙、雉碟、走马道……一应俱全。

在州城的西侧,每隔五里有一座丈余高的小型烽火台。因为银州城不大,城里没有多少驻军,一旦受到攻击,就燃起烽火,逐级传递。向三十余里外,驻守在弥陀洞的左厢神勇军司驻军示警救援。在州城东南侧,据说有个采盐场,但一直没看到,估计挺远。

狄烈一边调动焦距,全方位观察银州城,一边对身边的张锐与梁兴道:“我已向太原抽调生兵,就是第三混成旅,不日即可到来。你们想等三旅来后合兵一处才出击,还是想独立承担攻击任务?”

张锐与梁兴互望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