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4/5页)

老子倒是对李基颇为欣赏,听通天如此说,也是笑着说道,“通天贤弟,你这弟子哪里会顾忌什么,李基,你既有想法,便说来听听,莫要说你这几位师伯师尊顽固不化,听不得门下弟子之言,只是言辞之间注意一些。”

李基向两人略略躬身,“多谢师尊师伯。”听老子如此说,元始也不好再说什么,任由李基说下去。

“二师伯既然谈及出身,弟子昔日化形得道日晚,没有见过当年紫霄宫内道祖讲道的盛景,却也知道当年在紫霄宫听道的,不独独都是资质禀赋绝佳之人,万物生灵可见紫霄者均可一往。弟子愚钝,窃以为家师之行事,乃是得受道祖之风范,有教无类,教化生灵之根本。西方两位教主也说,世间无不可渡之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门广大,尚可渡尽众生。想我道门,难道只择贤良者。而舍弃愚顽,尚不如佛门!”

老子一笑,“佛门说要渡尽众生。本就是虚妄,如此安可实现!”

李基洒然一笑,“大师伯言之有理,只是世人每多愚昧,如此以往,却怕是信佛者多,仰我道门者少了。”

通天冷然说道,“那佛门欲要宣扬,普度众生,怎得东进!”

李基心中惨然一笑。“老师啊,这次封神过后,便是别人大兴,道门衰落。佛门广进了。”面上不露分毫,依旧接着说,“弟子认为,既然是考校门下根行。最好莫过于凭借各自机缘,大劫中各分品类,到时玉石自现,也是顺其自然,生灭消长,造化之数。”

元始自然不愿,通天抢先说道。“如此倒也不失为一个妙法!”

老子笑着说道。“既是如此,便依此法。”能免去两圣相争。老子自然同意。

眼见自己跟老子前来逼迫通天,不想竟是如此结局,元始心下忿忿,却也无法,只得应道,“那便各安天命,各凭手段!”说罢起身拂袖而去。

老子无奈一笑,冲通天辞别,通天心下舒畅,笑吟吟的说道,“大师兄慢走,这封神榜便由师弟送去紫霄宫吧。”

老子点头,大袖飘飘,宛若云龙,倏忽不见了。

封神之事既然已定,众仙散去,通天执了封神榜来到紫霄宫,鸿钧道人什么都没说,依旧将封神榜挂在紫霄宫内,另取一木鞭,有三尺五寸六分长短,分二十一节,每节都有四道符印,共有四十八道符印,每道符印都是晦灭隐现,光华点点,正是打神鞭。

“此两物便在紫霄宫内,等到天定封神之人出现时,其人在哪教便由哪教执掌,主持封神。”

说完这些,鸿钧依旧隐去,通天心下清明,也自回了碧游宫。圣人神通,无所不知,鸿钧道人又无意隐瞒,天地间六大圣人虽然有五人不在,却都知晓,自是不提。

封神榜虽然没有签订,也就是所有事情都还有转寰余地,李基心下虽然依旧沉甸甸的,却也松了口气,自己清明以后诸事发展的大致走向,可谓是掌握了一张最为有利的筹码,当下便开始细细算计起来。

既然有天定封神之人,李基自然就想到了姜子牙的身上。想到这里,李基不禁有些头大,自己后世看书的时候从来都是一目十行,于其中细微末节甚不在意,那至关重要的姜子牙到底何方人士,祖籍出身,竟是一无所知,无奈之下,李基动身便往昆仑山脚下行去,既然找不到,只能来个守株待兔了。

既是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一路上见得松柏修竹,青山带雨,郁郁苍苍,白鹿玄猿隐现,青狮白象行藏,烟霞散彩,日月摇光,果然仙灵福地,人间天堂。

虽是旧地,到底今时不同往日,杀了别人的弟子,抢白了了别人地师父,哪里还好见阐教一干人等,守了几日而一无所得,期间李基也曾用心推算姜子牙的行踪,只见天机是朦胧一片,心知姜子牙乃是天定封神之人,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