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部分 (第4/5页)

间的火枪。毕竟这些火枪虽然在雨天会失去作用,但是在其他其后条件之下,对台湾的大军还是有些抵抗能力的。

“而且皇上,这只是我们的短期计策,我不相信,我大明百万工匠会比不上一个女娃娃!只要我们弄出了那种叫做雷汞的东西,我们就能和台湾正面抗衡了。再过十数年,甚至可以将台湾彻底的消灭,尽取台湾万里之地。”

大臣,特别是那些想要依托皇权做些事情的大臣普遍喜欢用大话忽悠皇帝,只有给了皇帝一个在他看来非常有诱惑力的景象,皇帝才会不遗余力的去支持他。

王安石如此,张居正如此,袁崇焕也是如此,现在吴荣堂更是如此。不过,吴荣堂比较聪明,他没有像袁崇焕那样把牛皮吹得那么大。他将自己的策略实现日期提高到了十几二十年,而且短期策略还的确能够实现既定目标。

在这种情况之下,别人根本就抓不住他的短处,同时他还能够借助短期的效果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第二天,崇祯便下诏,将徐光启招入内阁,并兼任工部尚书。同时也将吴荣堂招入内阁,同时兼任兵部侍郎。同时颁布一系列诏书,其内容均旨在仿照台湾对待工人的政策进行改革。

这一番动作下来,是把那些混迹大明官场的官员是砸得头晕眼花。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反对和弹劾。不过,在灭国的威胁之下,崇祯皇帝顶住了这些压力,力挺吴荣堂进行变革。

当然,吴荣堂的变革只限于工匠和军队,崇祯皇帝不会同意他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他的目的只是要将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上来。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三十多万大军被人家围得死死的。

至于吴荣堂已经进入了内阁,为何还只担任兵部侍郎。这是因为兵部尚书现在是被围困在大凌河堡的孙承宗,崇祯皇帝总不能在人家还在为大明朝拼命的时候,把人家的官职给下了吧。这怎么都说不过去。

不过,即使是变革并没有触及到那些士绅阶层的经济利益,大明内部对这次的改革的反对声音还是此起彼伏,他们极大的牵制了大明投入变革的力量。使得提高工匠身份地位,几乎成了一句空话,虽然有些效果,但是根本不足以改善大明的状况。

倒是吴荣堂所负责的建立装备新式火枪的军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其后的数年时间里,大明总计建立了装备新式火枪的部队多达二十多万。在对内镇压反抗和对外抵抗台湾的过程中,起到了不俗的效果。

不过,这种无法变革大明腐朽根本的变革注定只能对社会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对打破儒家的思想统治有一定的作用,并不能实现崇祯皇帝的希望。

所有的这些只是大明针对台湾的威胁而不得不做出的改变,但是这对于身在山海关的洪承畴和被台湾大军团团围住的三十多万大明军队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此时的大凌河堡内,军队的士气已经跌到了最低点。长达十八天的围困,使得大凌河堡内的粮草已经出现了短缺,普通士兵一天只能吃一顿用绿豆煮成的饭了。这种军粮淡而无味,如果是让台湾士兵去吃,他们根本咽不下去。

但即使是这种东西,对于大凌河堡内的明军来说,现在也已经成为了最后的企盼了。每每站在城墙上,闻到台湾大军营地里飘出来的饭菜的香味,大部分士兵都觉得,似乎投降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不是有孙承宗的强力弹压,大凌河堡早就崩溃了。

不过,被围了十八天之后,情况还是出现了些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大凌河堡的崩溃和孙承宗的死亡。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内容结束~

四百九十六章大凌河堡,最终崩溃!(第三更)

全文字无广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