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部分 (第2/4页)
之花,可以说也算得上是一件极为特殊的法器,甚至可以说是一件神器了。所以才能够随着这个僧人出没无定,变化不测。只要这个僧人所在之处,这棵花树便会随之出现在他的身后。
一棵盛开的花树之下的僧人,如此特别的一个和尚当然在佛门之中,甚至是在修行界大大有名。这个僧人法号灵王,乃是无相峰大慧寺的法座。
灵王僧进入佛门修行之前是修行界一位世家的修行人,从小惊才绝艳,天资过人,少年之时修为已经足以令他傲视同辈,也因此令他十分自得而傲慢。但也因为这一点傲慢,让灵王僧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之下与另外一位世家修行人结下冤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无意之中结下的冤仇。导致了两大修行世家火并,最后的结果居然是两大修行世家同归于尽,只剩下灵王僧一人。
灵王僧为此内疚非常,认为是自己才让自己所有的家人死去。因而对神通法术起了巨大的厌恶,只身孤影去了人间,从此隐姓埋名,不再修行。但后来在人间流浪了几年之后,灵王僧偶然之间在一棵枯树之下遇见了一位佛门僧人。那位和尚问了他一个问题,枯树能再开花否?然后便飘然而去。灵王僧却因此在枯树之下,一站便是整整七天。
七天之后,灵王僧从那枯树之上折下一枝,离开人间重新回到了修行界,直接前往无相峰大慧寺拜在了那位僧人座下,从此成为了大慧寺之中的一名修行僧人,而那根枯枝就一直陪伴在灵王和尚的身边。直到有一天,枯枝不见,灵王和尚的身后却多了一棵小树。再后来。小树长成了大树,大树抽出了树枝,树枝上开出了第一朵花。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花越开越多,树便成了花树。佛门也多了一位法号灵王的知命境大修行人,那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短短数息之间,一凡命、大如知藏、灵王三僧一个接一个的提出疑问。一凡命和大如知藏都只是向众僧说出心中困惑,但直到灵王僧开口,则已经是讲所有的关注点从苦行僧身上引至此次佛山聚会的目的。
刹那之间,在场的僧人表情各异。显然都感觉到了灵王突然向召集此会的金刚神发问,只怕是要在这佛山之顶、黑金塔前掀起波澜了,他们都将目光投向了金刚神和灵王僧身上。从刚才到现在,金刚神仍旧是闭目不视。一言不发,似乎对在场发生的一切都不闻不睹。现在灵王僧向他直接发问,不知道他又会怎样回应?
让众僧意外的是,面对灵王僧的请问,金刚神依旧是不闻不动,看起来并不准备回应。这样的举止当然是十分无礼的。哪怕金刚神乃是佛山长老,有尊者之位,身份所在,可以不作回答。但此时此地灵王僧此问,可以说是不容许金刚神以这样简单的方式回避的。再者,金刚神也不必要回应,不管他的目的何在,再立世间尊是他所提议的,自然要跟众僧解释清楚。
但为什么金刚神仍旧是默然无应?众僧惊讶之极,嗔心和尚再次站了出来,他首先向灵王僧行了一礼,然后道:“灵王师兄,尊者曾经告诉过我,在十山三僧到齐之前,他是不会说一个字的。假如你有什么疑惑是关于再立世间尊的,不如先说出来,尊者曾经就此事与嗔心有过详谈,或许师弟能够尽力为你解答一二!”
嗔心和尚说出这话,引来众僧异样的目光。他这样说,显然就表示了此次再立世间尊之事,并非金刚神一人之意,他也参与其中。佛门众僧向来自证自守,哪怕是一山之内的三僧,也未必会有相同的意见。这一点但看刚才大如知藏和灵王僧便知道了,虽然大如知藏是大慧寺的驻山,而灵王僧乃是法座身份,但两者所关心之事却是迥然不同的。
自从当初佛祖开始传法收徒之时,便立下了种种戒律,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对于僧人行止的约束。僧人虽然同在寺庙之中修行,相互扶持,因缘所聚而成就同修之谊,但这样的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