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4/4页)

视程度。曾国藩的儿子纪泽患有肝郁之症,曾国藩在给其弟的信函中指出,他的沅弟盛年肝火旺盛,还说自己“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这应该是他多次劝告亲属注意惩忿(少恼怒)的直接原因。易生恼怒,不止是一般人的情感态度,就是历史上的“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这是一个需要汲取的教训。所以,曾国藩告诫他们,要像佛家所说的那样,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遏抑肝火,不使它过分炽烈,节制血气,不使自己的嗜欲戕害自己的身体性命。这是养生之道的根本。也是我们现代人的健康经验:发怒伤害肝脏功能。

另外,人心中的忿怒,与养心对立;所以,惩忿去怒,也就是为了养心,减少了忿怒,心中也便安泰平和、豁达冲淡、充满虚明之气……这对我们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曾国藩非常重视修身养性之道,但他对生命的健康长寿,却不存妄念,不迷信,一切顺其自然,人的“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这种达观、冲淡之气,不也是今天追求修身养性的人们所应具有的襟怀、器识?

颜回之乐

颜回之乐

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年),亦称颜渊,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七十弟子之一。他一生大半时间跟随孔子生活和学习,极深地理解并履践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以谦虚敏学、尊重师长、仁德出众而著称,被后人推居孔门“七十子”之首,尊为儒家的“复圣”。

颜回出身书香、平民家庭,其父颜无繇是孔子的早期弟子、孔门“七十子”之一。颜回自幼天资聪慧,勤奋苦学、悟性极高,能“闻一以知十”。拜为孔门弟子后,有两点极其突出并深得世人称道:一是好学。他长期生活贫寒,但却志学不辍,孔子形容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他早作晚息攻读研习诗礼,追求学业精进,被孔子认为是门生中唯一可以称之为“好学”的人。二是尊师。他不仅完全听从孔子的指教,完全按孔子的学说行事,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自成为孔子的学生后,他便时时跟随孔子,极少离开。少正卯与孔子争弟子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论衡•讲瑞》)。后来,许多孔门弟子都出去做官,他却伴随孔子周游列国,兴坛讲学,甚至终身不仕。如此苦学精进,使颜回终于成为一代名儒。

颜回思想学说的一个基本内容,是仁德思想。由于尊重和继承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颜回在仁德修养方面特别下功夫,成就也最突出。首先,他谦恭谨慎。孔子曾问他将来如何做人,他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公冶长》)。就是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他也的确做到了不争名逐利和“敏于事而慎于言”。其次,他安贫乐道。坚持合乎“道”的利益就争取,否则便视若浮云,在箪食瓢饮居陋巷的情况下,也守“道”不移。再次,他“不迁怒,不贰过”。平日里,总是谦和待人,不因怒于一个人而把怨愤迁于另一个,同时,他也从不重犯同样性质的错误。因此,孔子称赞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又说:“德行:颜渊、闵子蹇、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先进》)

颜回思想学说的另一基本内容,是仁政思想。据《韩诗外传》载,一次,孔子与颜回、子路等登景山、谈志向。颜回说:“愿得小国而相之,主以道制,臣以德化。君臣同心,外内相应。”又说:“教行乎百姓,德施乎四蛮,莫不释兵,辐辏乎四门,天下咸获永宁。蝖飞蠕动,各乐其性。进贤使能,各任其事。于是君绥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