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 (第2/4页)

是回来这看看。”贾诩口中说没事,但其语气中的悲伤任谁都能听出来。

贾诩这么说,李儒倒是没什么好说的了,但心中还是不免有许多的疑问。“不知文和先生的长子死于哪一年兵祸?”

贾诩听得李儒这么问,脸上顿时显现出一丝狠色。“熹平七年,光和元年。先生可知那一年有哪些兵祸?”

听贾诩说出这个年份的时候,李儒顿时愣住了。这一年更多的被人记住的是乌浒蛮反汉,但李儒自己的亲身经历却告诉他,这一年,董卓也曾镇压反叛的羌人,只是反叛的羌人并不多,为了功劳,董卓曾下令大肆扑杀平民。

“桦儿当时只不过是出去买点东西,却再也没能回家。”此时的贾诩语气中不仅充满了忧伤,更是夹杂着深深的仇恨。

李儒沉默了,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若是自己还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时候,还能继续说着让贾诩节哀的话。可是现在,无论什么话就算到了他的嘴边都说不出口了。

“文优,你无数次劝说老夫认董卓为主,老夫一直都没有答应。若是仅仅因为老夫长子的事,为了家中其他人的延续,老夫也会委身事贼。只是有一句话老夫要给你,董卓非良主。”两人之间本来一直沉默,但是突然之间,贾诩说话了。

李儒跟随董卓这么多年了,可以说董卓能有现在的成就,他李儒占了一多半的功劳。李儒也知董卓非良主,但是身为董卓的女婿,加上一直是董卓的首席谋士,这让李儒如何能弃董卓而去。

例如脸上泛起一丝苦笑,看着贾诩,道:“董将军对儒恩重如山,儒如何能为了自身得以保全弃董将军而去?”

听李儒这么说,贾诩倒也不觉得奇怪。若是李儒是一个反复小人,那么他就不会在这和李儒说这么多了。

“当今天下,本就天灾不断,更有兵匪不断,天下之间民不聊生。看来,老夫是时候去寻一能止天下兵戈的明主了。”不能劝说李儒离开董卓,却不影响贾诩自己去寻一明主。

“不知文和先生打算去认谁为主?”听得贾诩要出山,李儒吓了一跳,但很快也就平静了下来。“能止天下兵戈”,说明贾诩要去找的明主必是能最后争得天下的人,李儒对于贾诩眼中的这个人很是好奇。

“文优觉得,在高陵城中与我想谈的那名少年如何?”贾诩虽是问李儒叶墨如何,但是意思却也是很明显了。

李儒听贾诩的问题之后,第一次想到的就是叶家争得天下的可能性,但是想到叶家之人已经在朝中为官,李儒就觉更觉得疑惑。“文和先生觉得叶家会替代刘氏威仪天下?”

“不会,以老夫对于归一的了解,他必定不会夺取刘氏的江山。”对于这一点,贾诩很清楚,也不会妄图去改变什么。

“那不知先生是何意?”

“在还未见到归一之前,老夫自认为对于天下大势看的还是很清楚,大汉气数已尽了。但是自从叶家进入洛阳之后,大汉不断外泄的气数却突然之间止住了,甚至还有回升的迹象。现如今,似乎又有人出来搅局了,这大势,老夫也是看不明白了。”

虽然贾诩口中“气数”、“大势”等词不断出现,但是李儒却不会认为贾诩是修道成仙之类的人物。在他们这些谋士中,都掌握着或多或少的情报,根据有限的情报,这些谋士能推出的消息也是游多有少,多的也就能推算出天下大势的变化。而这,也是划分谋士等级的标准。

“又有人出来搅局”这话引起了李儒的重视,根据他所得到的情报,这个人若是没错的话,那有八成的把握是卫仲道。没想到卫仲道在贾诩的心中评价竟然如此之高,甚至达到了可以改变天下大势走向的地步。李儒心中对于卫仲道此人,也是产生了不少的兴趣。

“可否再问文和先生一句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