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理发馆事发 (第1/2页)
赵鑫就这样在韩师母的念叨下度过了大半天,她那叫一个后悔啊,这日子过得,比在单位加班还难受,但是你又不能说啥,因为这是为她好,和外人越接触,赵鑫越发的觉得赵芹好,因为赵芹说话往往直指本质,很少理论性的说教。但是她也不想想,赵芹是她妈,说对了,说错了她都得听着,别人说话不都得考虑一下,她能不能听的进去吗。 第二天一大早,赵芹就带着赵鑫出门了,要说买东西,肯定是东单一带,但是要说逛街,肯定首选前门。更何况两个人出门连逛街都不算,主要是去听书看戏,在这个方面,东单可差远了。赵芹是个戏迷,赵鑫并不是,但是赵芹在有意识的把赵鑫往这个方向培养,因为她发现,赵鑫除了学习之外居然没有业余爱好,她最大的爱好就是蹲在胡同口听别人说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这是不正常得很,所以只要有空就要拉着她出来培养一下。 赵鑫不喜欢,也不反对,毕竟玩儿嘛,干嘛不行,虽然不如听八卦有意思,但是这个也能见见不同的版本,认识一下历史名人,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消遣方式。今天是蔡阳受难日,为啥,因为上午听的书是过五关斩六将,带着古城会,蔡阳老儿一命呜呼,下午看的戏是珠帘寨,老蔡阳的人头落在了马前,还捎带着听了一段相声古城会,只见关二爷一刀下去,那蔡阳的脑袋飞出三尺去,还喊着好快的刀啊。 现在居然出现了相声和京剧的花场,稀罕啊,要知道在旧时代,曲艺比戏曲天生低一级,而相声又是曲艺里的下九流,京剧在戏曲里自称第二,也只有昆曲敢称第一了。京韵大鼓都算是曲艺里面最上档次的了,京韵的大角见了京剧稍微有点名气的角都不敢大声,更别说相声了,而相声想和大鼓同台,那都得费老大劲了。现在居然能蹭上京剧的尾巴,虽然说是给正戏垫场,那也说明百花齐放的政策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原本娘俩中午想去全聚德尝尝他家的鸭子的,毕竟来京城好几年了,没吃过全聚德,实在是说不过去,但是全聚德免费了,娘俩没能进去。怎么回事儿呢,全聚德名气太大了,所以他的鸭子就成了很多部门的奖励,市里也愿意协调,所以印制了不少烤鸭票,不要钱的那种,来吃饭,直接给票就行,基本等于烤鸭期货,只是交割时间不确定,但是全聚德也大致控制有效期,防止出现大规模挤兑现象。娘俩没票,自然吃不到了。只好找了一个街头小店,吃了一顿,手艺不错,鲁省人开的馆子,一般都挺实在的,这和鲁商一开始的发展历程有关。 鲁省虽然有大面积平原,但是并不是什么天府沃土,反而水旱频繁,战乱四起,尤其是这片土地分配不均,西南和中部地区有大量的山地,再加上人多,单单靠地里的东西,根本活不下去,所以就出现了一种很奇特的商业模式,一个村甚至几个村,几十个村,选出一个人出去经商,南下北上的都有,但是由于离京城近,还是以北上为主,他们的主要销售对象就是地里长得东西,粮食和棉布,说白了就是不让中间商赚差价,自己地里长出来的东西直接面对消费者。但是大家都大差不差,而且没有转行的可能,所以内部竞争非常激烈。 但是他们内部的竞争归竞争,但是你一个外人要是敢插一杠子,你就能见识到这群背负着几十个村父老希望出来打拼的人的战斗力了。鲁商在外很大程度上是靠战斗力吃饭的,就这么说吧,当父老乡亲押运粮食或者布匹进京的时候,沿途的土匪强盗都得提前躲躲,就怕这些人觉得他们有威胁,想要提前清剿了他们。这些人控制了旧京城的粮食,布匹,酒,以及木炭,饭庄,送水,赶大车等等工作,别人几乎插不进手去。 等秋收之后,一群人赶着大车进京送东西,然后在京城过年,春天再赶着大车回去,那么这些人就会在京城干所有力所能及的工作,送水,赶大车,烧炭,砍柴,以及各种力工,就是为了能多赚一点。所以几乎所有的鲁商店铺都有一个大后院,那就是给这些人准备的。所以说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