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 (第2/4页)

出一些可以寄予未来厚望的人才?

想到这里,韦泽不再拽自己的胡子,而是挠起了脑袋。他现在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马上能打天下,却不能治天下。他手下的这帮颇为善战的战士,现阶段可未必是能干的官员。

未来很丰满,现实很骨干。韦泽放下了挠脑袋的手,强迫自己把思路放回到现实中来。如果不能建立现代科学体系,无法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好歹先建立起一支新军,以及为这支新军服务的军工体系吧。

而为了建立这支新军,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根据地。对21世纪的人来说,提起造反,能立刻联想起的常见的词汇中,“根据地”无疑是出现比例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根据地能够提供粮食与兵源,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兵源意味着枪杆子,枪杆子里头出政权。如何建立根据地,那就是得靠对地方的管理。

就在韦泽考虑着如何建立根据地的事宜,警卫员进来报告,张应宸求见。

“让他进来!”韦泽说道。

张应宸一进来就说道:“丞相,你这好几天都没怎么出来办公,大伙都等着你命令呢!”

“有些事情我还没想明白。”韦泽尽量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说道。

“丞相,还有什么事情是你想不明白的?”张应宸立刻开始排起了马屁。

韦泽苦笑一下,“应宸,你来找我到底有什么事情?”

张应宸的语气比较紧张,“丞相,在江对面,我们抓到了不少逃兵?他们都是从天京城逃出来的。”

“是咱们太平军的逃兵么?”韦泽问道。

“是的。是咱们太平军的逃兵,他们都是在武昌加入咱们太平军的。”张应宸答道。说完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这里头有男有女,都是要回武昌老家。”

第8章 根据地政策(二)

太平军中不是没有过逃兵,但是根据张应宸所说,这次的逃兵数量很大。不到十天,光被安庆太平军扣住的就有千余人。根据估算,至少还得有几千人绕过了韦泽他们在长江南岸的据点,向着武昌去了。

“调查一下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把他们给放了吧。”韦泽答道。

“把逃兵放了?”张应宸感觉很意外。

“那你准备怎么办?把他们给杀了?还是送去南京?”韦泽反问道。

千里迢迢的把上千人强行押送去南京,需要很多船,需要很多粮食。此时的安庆根本没有那么多物资。张应宸试探着说道:“丞相,咱们要不要把他们留在咱们这里?”

“让他们吃饱之后继续逃走么?”韦泽继续反问。

听了这话,张应宸也觉得很有道理,就换了个话题,“丞相,你何时升帐议事?这都好几天了!”

韦泽苦笑道:“我现在就出去,你赶紧调查到底发生了什么。咱们就先议此事!”

半天之后,张应宸带着调查结果回来了,原来他们是武昌当地百姓,被全家裹挟加入了太平军。最初的时候太平军在武昌的威风令百姓十分羡慕。常大淳火烧武昌城外的民居,大伙六昼夜不熄,武昌的百姓都恨透了满清的官员。太平军攻克武昌之后,将俘虏的官员装在竹篓里面抬着游街示众,然后将他们公开处死。武昌百姓们欢欣鼓舞,对太平军十分羡慕。在太平军极有章法的组织之下,纷纷全家加入了太平军。

最初加入太平军的时候,武昌百姓们都非常兴奋。但是这种兴奋也只是一时而已,百姓毕竟是百姓,若是没有一个系统的后备军体系,根本不可能随时拉来就能充当战斗部队的。广西老兄弟,湘南的老兄弟,一个是因为土客矛盾,一个则是因为湘南盗匪横行,大家自幼就比较习惯刀口舔血的日子。

可武昌是个富裕之地,承平已久,哪里有那么多习惯了乱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