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 (第3/4页)
则一个千年,一个万年,‘年’字便出现了重复,这在现代诗中是无所谓的,但在古体诗中还是应该尽量要避免的。大家知道,一岁为一年,所以诗人在这里用‘岁’代替‘年’,巧妙的避免了重复问题。”余老解释道。
“正如郑老所说,这是一首难得的古体诗,难就难在立意和构思上,也就是诗人从哪个角度下手,去描写面对的具体事物。诗人没有正面描写烤鸭,而是从金炉和银钩入手,逐渐展开,将聚全德的悠久历史和烤鸭的色、香、味等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手法,实在是令人叫绝。”李老点评道。
“烤鸭这味美食,已经历经几百年历史而长盛不衰,但这么多文人墨客,竟没有留下几首直面描写烤鸭的诗词歌赋,实在令人不解。但细细想来,正像李老所说,以诗词歌赋来描写烤鸭,是有一定难度的,如若不信的话,请在座的我们这些专业诗人,来写一首关于烤鸭的诗作,看看谁能胜过张兄弟这两首诗?我在诗坛厮混有十几年了,但我自感难度太大,无法超越张兄弟。”雷书彦说道。
第九百九十四章 文化经营之道
听了张铮的话后,刘少东笑道:“哈哈!我说张老弟,你的这句话是真理吗?”
雷书彦插话道:“尽管这句话不是真理,但非常有道理。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还没有改变过来,自恃清高,羞于谈钱的情况,的确是存在的,但要说和钱有仇倒不见得。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就像这次活动,没有钱,连行程、住宿和就餐这些基本问题都解决不了,那后续的工作怎么开展?”
张铮说道:“在发达国家,是将文化项目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的,如广播、影视、出版、报业、书刊、发行、音像、演艺、培训等等,有专门的公司,负责对这些项目进行制作、包装、生产后,推上市场,一旦进入市场后,这些文化项目就有了商品属性,这种特殊的商品,在人们的有偿消费中,自然而然的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到了那个时候,还害怕没有经费来源吗?”
李老说道:“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这个思路倒是非常新颖,但由于大家对文化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所以,实行起来估计会有很大阻力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将在本月30日召开,我争取在会上将这个问题提出来,看看大家的意见如何。”
“李老,王大姐,你们文联和作协现在是不是依靠国家拨款?”张铮问道。
“是的,完全依靠国家拨款。”李老说道。
“我敢说,除了几位畅销作家之外,你们的收入一定都不太高,尤其是诗歌届,应该更差些,少少、顾成、湖海大哥,你们现在都是著名的青年诗人了,但我敢说,你们的收入情况,应该不会太理想。”张铮说道。
“你说的不错,文学艺术届现在都是这个样子,收入都不高,由于诗歌的受众范围很窄,经济效益就更差了,我基本上就靠那点死工资生活的。”诗人湖海说道。
“月工资多少?”张铮问道。
“不到30元。”湖海道。
“所以,华夏国的文化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公司化,集团化,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只有规模化发展,才能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不久的将来,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国家新兴的支柱性产业,到那时候,一个省的文化产业产值都将达到几十亿,几百亿元,你们的工资,将会是现在的十倍,几十倍,上百倍。”张铮说道。
“小张,你这是给我们画了一张大饼,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但的确是很有诱惑力的。”李老说道。
“这可不是画饼充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当然了,如果继续实行计划经济,完全依靠国家拨款的话,就很难实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