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 (第3/4页)

多喝几杯吧。根据我掌握的情况看,过了这个村,就很难再遇到这个店了。”张铮说道。

“那是自然的,这么难得的机会,我是不会放过的。小张先生,我现在借花献佛,来敬你和你的朋友一杯得了。”李老说罢,一仰脖子,一杯白酒倒进了嘴里。

“李老,您的身体不好,不适宜这样饮酒的。”跟在他的身边,负责照顾他的秘书李芸提醒道。

“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绵绵不绝,满口生香,好酒!真是难得的好酒啊!”李老没有搭理小李的提醒,只顾在那里自言自语的感叹起来。

“张先生,李老身体不好,你看……”

“我说李秘书,放心吧,有我在这里,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的,再说了,这酒是68年的老茅台,经过历史的沉淀,有害物质已经了了,对身体的危害性已经很小了。”张铮对李芸说道。

李季原名李振,河南人,著名诗人。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翌年加入华夏**,曾任八路军指导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革命。

解放后,曾任《黄河文艺》主编,《大众文学》主编,华夏文联委员,现任华夏作协副主席,兼任《诗刊》杂志主编。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奠定了他在华夏诗坛上的突出地位。

“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入“牛棚”,挨批判,受审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原本好酒的他,只好屈从家人和组织的要求,很少痛快的畅饮了。

不过,今天遇到张铮这个极品变态好青年,让他心情大好,尤其是碰到这难得一见的美酒神品,让他酒兴大发起来,禁不住的抱着酒瓶自斟自饮起来。

“我说小张,这么宝贝的美酒,你是怎么搞到的,据我所知,国内好像还没有出现过。”李老边喝边问道。

“李老说得不错,这酒产自19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之后,历经朝代变迁,外强入侵,内乱不止,这批酒在国内根本就不可能有了。”张铮说道。

第九百八十四章 你小子不要胡来

听了张铮的话后,余老坦然道:“当然可以了,那首诗本来就是一首应景之作,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我巴不得有人能够多提建议,帮着完善一下呢。因此,那就请张先生尽说无妨了。”

“前两句的末尾两个字,‘织’和‘枝’,虽然字不同,但读音相近,读起来比较别扭,似有重字之嫌,所以,我以为应该将‘织’改成‘潮’。另外,将‘四海’改成‘万众’,这样可能更容易理解些。以上只是小子的胡言乱语,一孔之见,如有不当,还望余老原谅则个。”张铮说道。

“按说用‘织’比用‘潮’更文雅一些,但的确存在小张说的问题,读起来有些别扭,从整体来看,用‘潮’更好一些。至于‘四海’,用在这里确实有问题,因为,这句诗的意思是,很多人来岭上看梅花,而‘四海’一般是用来表示地域或空域的,用来表示人的话,似有不妥。所以,用‘万众’比较合理。余老,我认为小张说的不无道理呀。”李老说道。

“我说小张,你小子何止是一位诗坛奇才,简直就是一位诗坛大家吗。”余老打心里佩服这位小伙子,人家说的太在理了。

“我说余老,千万别迷信哥,不对,应该是千万别迷信俺,俺就是个传说。你这样夸俺,还不如打俺一顿,来得踏实呢?”张铮说道。

“哈哈!”

张大官人的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哄堂大笑了起来。

“我的妈呀,这个小张,简直是笑死人不偿命呀。啊!不好,我…我…岔气了。”王玉梅痛苦的说道。

看到王玉梅难受的样子,张大官人说道:“这位美丽的大姐,你老人家怎么笑成这个样子了?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