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1/4页)

有一手。但是大家总觉得和他有些格格不入似的。特别是南洋出身地军官,谁对洋鬼子有好感了?

当下笑骂声混成一片。可队伍还是走得直直的。巴托尼虽然会了不少华语,但是骂架看来还吃亏。一阵儿之后,带队营官瞧瞧差不多了,呵斥两句。队伍又继续整齐而肃静的前行,但是那行军的烟尘,却丝毫不见得少了。

巴托尼用斗篷遮着脸,回头瞧瞧自己麾下的炮兵,一个个都直愣愣的看着他。没有一个替他们洋鬼子长官帮腔的。拉丁人暗暗咽口吐沫:“他妈的。真要打起来了,就会让你们知道,近代战场。皇后已经不是步兵,而是我们炮兵了!让你们一个个来亲我地马靴吧!”

现在的时间,已经是光绪二十年的五月了,按照公历来说,已经是一八九四年的六月。时间过得飞快,让人没抓着什么,就出溜一声不见了踪影。

这些日子,还是发生了不少事情。赴日协和专使,最后还是派了一个不痛不痒地大臣去日本打了一个花狐哨儿。对于替徐一凡顶缸的差使,那位大臣当然是替得满腹牢骚。对着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宣读了一番言辞客气的国书,就一溜烟的不见了踪影。只有东京的艺妓私下里对这位大臣有些印象。

对于赴日专使换人,而且还是这种态度,日本国内抗议声音很高。但是对于淮军还是驻扎在朝鲜,奇怪的倒是一声不吭。这种本末倒置的态度,让大清满朝上下,都觉着小日本其实还是外强中干。当下就更不以为然了。

双方关于朝鲜后续事宜的消息还在交涉,日本也不时还有些小动作,比如什么架设汉城到釜山之间的有线电报线啊……要求增加汉城日本公使馆驻军啊……扯皮的事情多着呢,但是大面子上大家都还过得去。这些事情也不过是随谈随过去,主持这一切的李鸿章完全没有放在心上,更不用说满朝上下那些大臣了。

大家现在心思都在太后老佛爷的万寿上面,这一个万寿,前前后后从筹备三海大工程开始,中间还穿插着老佛爷归政的事儿,闹了不知道多久,也不知道坏了多少人的顶子!眼看就要到了,大家都是攒足了心思,好好藻饰一下这太平盛世。

各种奇珍还有报效,都已经紧锣密鼓的在预备,各种工程抓紧时间扫尾。传说这万寿还缺点嚼裹,宫里面已经放出风来,如果有报效的,没班的可以特旨过班,想记名放一个道以上实缺的,也可以商量。天底下有数的那几个肥缺也都明码标价了,上海关道,八十万,几个盐道,三十万……跑门子的人汇聚京门,忙得一个乌烟瘴气。

饶是这样,用度还有些不足。准备的寿赏,庆典费用,旗人普赏,也都还没影子。户部银库已经开始跑老鼠,内库也是河干海落了。又是李莲英传话,各地督抚,是不是也带头报效一点儿?尤其盯着的是李鸿章北洋那一块儿,三个海关,两个盐道,加上直隶厘金都在他手里,还有那么多省份的协饷支撑着他地北洋军队,最肥。风声一出来,李鸿章二话不说,报效二百万!

各地督抚也哄然更上,一个个表忠心。从三海工程开始,前后十多年,一直到眼前这个万寿,煌煌大清,为慈禧“归政”后的悠游岁月。已经支付了超过一亿六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八千万美元。近三千万英……定镇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二百多条,哪怕是才将将问世的海上霸主,前无畏级别的战列舰,也可以买上几十条!还不算这一亿多两白银进入国库和内库,各级官吏又附加了多少收入,装入自己私囊的。

这一切的愚蠢,腐化。沉睡,昏庸,在一八九四年这个年头。在大清上演到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最繁盛时刻。

至于徐一凡,似乎早就被大清权力中枢遗忘到了脑袋后面不知道哪个角落去了。

徐一凡可没有自己拿自己不当一回事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