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第2/2页)
是。我也同意在政黨比例代表中有某種比例的大陸籍國會
代表,但比例必須合理,產生方式也要有一定的民意基礎,這樣能使外省人有安全感。
我一看之下,為之一震。因為「一九九二年十月十四日」的《中國時報》原文,並不如
此。原文在「我讚佩的人當中有提攜我的外省籍師長,如胡適先生、薩孟武先生、傅斯年先
生等等,也有外省籍好友」和「這說明我絕不是一個狹隘的省籍主義者」之間,明明有九個
字,被彭明敏暗中刪掉了,這九個字是:
包括反對台獨的李敖。
明明《中國時報》當天的原文有這九字真言,卻在《彭明敏看台灣》一書中給刪掉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的看法有二:
第一、他是越王勾踐型的寡情人物,是「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可以共患難,不可以
共安樂)的人,在「台灣人出頭天」的時代到來以後,李敖的利用價值已近於零,所以對李
敖要敬而遠之;第二、由於李敖有一定的影響力,又反對台獨,而他們當年又誣陷李敖是台
獨,使李敖家破人散、冤獄纏身、飽受刑求、坐牢多年,他們對李敖的定位、跟李敖的關係
變得十分複雜,造成他們內疚和不便,因此但願漸行漸遠,力謀「脫身」,以策安全。不
過,李敖待朋友雖然寬厚,卻非易與之輩,你對他過分不起,他極為難纏。而彭明敏、魏廷
朝、謝聰敏三位,「脫身」之道,隨其智愚,各有不同。李敖拜他們三位之賜,坐了大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