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4/5页)

歌词或曲调,有的需要重新进行精细的编曲。

到这个时候,一首歌。才会真的走到一位歌手的面前。

曲风适合不适合?感情基调能不能找准?声音是不是能适合去诠释?编曲合不合适?

在这个阶段,经过歌手和制作人之间不断的来回磋磨,一首歌甚至有可能会换好多版的编曲,也几乎总是要经历好多次的演唱方式的调整,最终,它开始逐渐成型。

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一家唱片公司不管是自己签下的音乐人也好,还是外出联络独立音乐人也罢,它需要提供的,包括若干版本出自不同人手中的编曲、专业的制作人或监制来把控质量、水准以上的大量乐手、因编曲不同而形成的若干版本的伴奏。

到这里,一家唱片公司的制作部门,才只是完成了第一部分的工作。

而且在这个阶段,同样有很多虽然用心去做了,但是到最后却很可能根本就用不上的工作——比如说,一个歌手要发新专辑。要用十到十二首新歌,那么为了筹备这张专辑,制作人就需要为他准备至少二十首,甚至三四十首歌,这些歌,除了第一开始就被淘汰掉的之外,其它的作品可能都是要按照以上那个流程走一遍的。

但是,到最后。那张专辑却只选用了十首歌来作为最终出版发行的作品。

那么,经历了第一个阶段的初步制作之后。接下来就是制作人的第二部分工作,那就是通过对歌手的不断调整,帮助歌手找准感情基调、打磨出最好的录音状态,从而完成录音。

而在这个步骤,除了专业的制作人和歌手本人之外,往往还需要监制这个角色的加入。当然,录音师,和专业的录音棚,就更是不可或缺的了。

甚至于,额外提一句。一个好的录音师,也是很不容易培养出来的。

他必须有一双灵敏之极的耳朵,和一颗敏感之极的音乐的心灵。一个好的录音师,总是能通过细节的调整,包括麦克风的调节,包括收音器的摆位等等,为歌手找到最好的、最动听的那一部分声音,最终录出来的版本,就会饱满而富有感情。

然后,录音阶段完成,制作人的第二部分工作也就结束了,但接下来,还有第三部分。

那就是,后期制作。

没有任何人的声线是完美的,哪怕刘明亮,哪怕甄贞,哪怕廖辽,也肯定不完美。尽管经过一遍遍的打磨,一次次的录制,到最后从录音室那里得到的版本,肯定已经是一个歌手所能拿出的最好状态和最佳表现了,但它还是会有些许的瑕疵。

怎么办?那就只能通过后期制作,进行矫正、进行修饰。甚至对于某些歌手呈现在录音室版本中的一些声音细节,无奈之下,只能进行抹除。

而在这里,不但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而且需要大量的专业的后期人员。

到这个阶段,可以说,一首歌,乃至于一张专辑的本质部分、基础部分,才算是终于完成。然而,对于制作人来说,他们的工作还有第四部分。

那就是整张专辑的收尾部分了,可能包括编舞、也可能包括mv拍摄,但最主要的,是封面拍摄,以及封面、歌本和内页的设计制作等等。

在这一阶段,制作人本身也好,或是借助公司的资源也好,总之,他又需要联系到合适的摄影师,以及水准之上的美术设计,有时候可能还需要插画家。

然后,终于的,制作阶段全部完成,经过专业级别的试听之后,一般情况下,制作人就可以脱手了,这张最终被打磨成型的专辑,将会交给公司,一方面下工厂灌制cd和磁带,一方面下印刷厂印刷封面和内页,然后进行整体封装,另外一方面,将会由宣传和发行部门制定详细的宣传和发行策略,进而上市,将产品铺向全国。

可以说,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