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额龙山山神 (第1/2页)
咸菜白粥,不过三两口而已,李长笑在桌上放三枚铜板,伸个懒腰,出了堂去。 自入大余国,所行所见,香火神只体系极其完善,甚至可用“严峻”二字形容,城城有神,庙庙皆有灵。 上了街去,盘玖城人声鼎沸,汇向某处。额龙山山神,乃十二山神之一,位高权重,李长笑未见额龙山,倒先见了额龙山神庙。 随着人流,他很快便寻到庙前,隔着人流,眺见庙宇之色形。 庙身长方,以金、蓝二色为主,紫、红二色为辅,前有石碑,乃功德碑,上刻有立庙之人的名字。 若此看碑文落款处,可见一“王昌平”名字,尤其显眼,以朱漆镶饰,崭新如新,想必是年年粉饰,才有如此效果。 能有此待遇,并且姓“王”之人,自不难猜,乃是大余皇朝开国帝王,传言王昌平天运所归,山河相助,励精图治,立国三年,便一派生平。 天下安邦后,他亲笔敕封山河。 十二山神庙,四方神君庙,皆是那时所立。 此后在位年间,敕封小神、土地……各种神庙,一一立起,境内庙宇无数。那位帝王曾言,但凡大余皇朝境内,一草一木皆子民,百姓血肉为躯,五窍灵光,目能视,耳能闻,口能言,可以律法、以言语管辖或教化。 但那一草一木,无情、无目、无嘴、无耳,便交给山水神灵去管辖。 故可见山水神灵,便是另类的朝堂。什么十二山神、四方神只,自有品级划分。但这“山水朝堂”,终究依托于凡间皇朝。 “王昌平?” 李长笑默念一声。 那庙前请神仪式已至大半,人群中间,有一人脚踩请神步,口念请神词,忽一个激灵。 双目刹那失神,等回了神来,已换一人矣,虽同人同貌,给人感觉却截然不同,这绝不是伪装。 百姓纷纷躬身,那庙前立着一尊大铜炉,炉内铺着一层香灰。 “神来三刻,过时不待!” 一人高言一句。 话落时分,那人群躁动不已,早已备好香火,恐那一年来访一次的山神,见不到自己的诚心。 上香者多是孩童,人不过铜炉高,需垫脚甚至起跳,才可勉强插上香。 孩童上香,自有其说法,一来,孩童面生,山神面前露脸,祈求庇护。 若被山神相中,一家子衣食无忧,更是不用多言。 二来,孩童年龄尚小,香火纯粹。 不出一刻钟,那铜炉上插满香火,烟火氤氲升腾,好似仙境下凡尘。 百姓又抬来猪、牛、羊三整只,山神未必会吃,但态度定要给够。 相传曾有一村,愚昧无知未曾开化,嫌那山神庙碍眼,嫌那香火钱太贵。 于是扒了庙,又踹了神像。 自那以后,村民霉运缠身,山路难行,野兽袭扰,最后暴雨倾盆,山石泥滚,顷刻将村庄吞没。 后陛下得知消息派人救援,赶至现场时,入眼所见可谓是人间惨剧,一村三百余人口,无一人生还,尸骨无存永埋地底。 得知缘由,陛下选村长一人,为其立碑,敕封为“念山君”,一来平息山神之怒,二来平村民之怨。 且说那庙前,热热闹闹沸沸扬扬,张龙赵虎二人自人群中走出,从左右两侧,押犯人至前来。 山神见状,朝庙中走去,赵虎张龙紧步跟上。这般情况,纵使是无名犯人抵抗,也无济于事,被迫紧跟着入了庙宇。 二人单膝跪地,详细述职,所言大多途中所遇之事,或大或少或轻或重,事无巨细,不敢有丝毫怠慢。 有匪人拦截,有巨虎拦路,形形色色,精彩纷呈,又显二人劳苦功高,兢兢业业,恪守本职。 额龙山山神轻颔首,虽听二人述职,双眸却始终落在那无名刑犯之身,似隐有笑意、玩味。 张龙赵虎二人嚣张跋扈,但在那山神前却拘谨有加,有时甚至结巴打舌,口齿不清。 无名犯人全身紧绷,不敢动弹,也不能动弹。 最后,山神盖棺定论,朝那犯人言道,“陛下圣明,对你行以剥名之刑,自不会冤枉你,你必是犯下大罪之人,杀头尤不可偿还。此行便好好恕罪罢,来世无论是人是畜,望你不要重蹈覆辙。” “缘缘相报,今世之苦,何不你自寻之?本可享誉荣华,却偏行污浊之事,唉。” 话音落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