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村。他思考得是那么朴实,没有半点张扬,却又是那么执著,执著得让人觉得有些固执,可这固执又不无道理。
他也在努力地追求着生活的幸福,他也在平和地追求着社会的公平。
贷款读大学是奔向前程还是掉进陷阱?
著名的“放羊娃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的日记里记录的也是一个“放羊娃”。一个从放羊娃到读书,读书到读大学,又回到“放羊娃”的历程。我不知道这是一个讽刺还是一个启示录,我相信人人读了都会给出一个高见。
青藏高原地带这时已经是秋意深浓,清晨的凉爽一扫我连日行走的疲惫。昨晚写完日记时夜虽已很深了,但今晨起来感觉一身轻松,好似卸掉一个背负多日的包袱。其实我心里明白,我只是把这个包袱暂时移到电脑里了,离真正实现农民养老无后顾之忧还有许多路要走。
卸下心头的包袱,我又背起行囊上路了。下个村子会是什么情形?我总爱幻想它,幻想着它能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欣喜。
今天我到了东和乡,刚好这里的中学开学报名,新生家长有开着手扶拖拉机的,有骑着摩托车、自行车的,还有步行的,总之大包小包地送孩子来报名。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想到现在的大学新生报名时,家长不远千里送行的场面。
提到大学新生,我又想起“万村行”的这些日子里,认识的一些因孩子考上大学而为学费发愁的农民父母。他们为孩子的学费都快要愁白了头,急疯了心。他们的愁容真让人揪心。
一个让孩子充满希望,让家长有个活路的“助学贷款”就是黎明的一道曙光。可这道曙光带来的是晴空万里吗?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论,看看下边这两个贷款读大学的事例吧。
花园村杨家大女儿读大学的贷款至今依然是全家人的巨大债务。今年又一起考上大学的姐弟俩,除了今年第一学期因有了捐款而交纳了学费外,往后的日子就是他们最大的痛了。依靠捐助不能永远持续,指望在高山深处的父母更是无计可施。姐姐的贷款因没有一个如愿的工作而无法偿还,拿不到毕业证,对就业不仅是严重的影响而是致命的。
在海晏县一个半农半牧区,我遇到一个看上去有40多岁的牧羊人,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才25岁。他前年大专毕业,祖辈都在农村,父母更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亲戚朋友没有一个在城里或者行政机构工作。毕业后他找工作找了几个月也没有找到,钱也花完了,无法在城里继续坚持下去了,只好离开西宁回到了他走出的农牧区。原想着他是全家人的希望,原想着他大学毕业后能有个好工作还能挣到钱,不但可以还清上学的贷款,还能供弟弟上大学,还能让受了一辈子苦的父母过上好日子。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黑夜偷偷回到家时化成泡影了。
这还不算,他读大专欠下三万多元债,就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负担。他刚回到家时,因没有在城里找到工作羞于见村里人。他整天悄悄躲在家里,有几个月没有迈出家门半步。可他总不能这样下去啊。看着父母已经被欠下的债愁得更加消瘦与苍老了。他一个大小伙子整日窝在家里不是个办法。他想再出去找工作,可家里实在拿不出百十元钱给他做路费,到城里吃住的费用就更不用提了。亲戚朋友在他上学时早已被借了个遍,现在更不能张口了,再说人家也不富裕。他几乎被一个“愁”字给淹没了。半年多下来他明显老了许多,一下子失去了短暂的大学时期的神采。
每年村里的农户都要把几家的羊集中起来交给一个人去牧场放养。他和父母商量后决定去帮村民放羊。一是可以远离村子里人们的视线,二是还可以有些收入来偿还贷款。就这样,这个小时候的放羊娃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放羊娃的角色。
我们坐草地上聊了很多。他说:“自离开学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