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5页)

河水幽幽流淌,金色的河滩与熔金的夕阳交相辉映,沿河两岸林荫染黛,簇簇大青树如伞盖傲视苍苍。更远的前方,河水漫林,林蓬河水,苍翠山野烟雾缭绕,宛若人间仙境。

美景好看,不如钱来得实在,韩锋回身跑进了驾驶室。操作笔记本电脑进入矿石搜索界面,韩锋看到了一幅没有景色的三维河水径流图。主河的流水宽度三至四米左右,水深一到两米不等,河畔沙滩宽800到1000米。从砂金的分布上来看,这座砂金矿是标准的金线矿,即:砂金的分布存在一个富集带。如果单以金线估算平均品位的话,这座砂金矿肯定是富矿,每吨湿沙的含金量是2克。这种大海捞针似的“富矿”,韩锋就没法指望掠夺号了,开采时间后面单位名称都已经是年了,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嚓嚓嚓”一阵电子杂音响过,对讲机里传出了叶青的声音,她说道:“韩锋,韩锋,你在不在?”

韩锋按下对讲键说道:“我在。”

对讲机那头的叶青说道:“本地的军阀快到了,你应该见见的。”

缅国的军阀再凶残,也不可能吃人的吧,见就见吧。韩锋随即答道:“我马上来。”

打开车门下车,韩锋快步走向了最前端的依维柯。来到车队中间的时候,杨昌旭正在指挥工作人员搬运各种设备。这位项目经理是那种很得人心的领导,下面的工作人员都尊称他为杨哥。看着众人热火朝天的干劲儿,韩锋心中暗道:嗯,这家伙办事像样。

韩锋走近依维柯的时候,几辆老式吉普车从前方鱼贯驶来,那大概就是缅**阀及其手下的座驾了。前行百余米,韩锋登上了依维柯,华贸考察团的领导正在跟一位身形瘦长、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人互致问候。

此时的叶青就站在车门边,看到韩锋上车,她悄悄的对韩锋说道:“这个人名叫楚华来,是桂林人。”

在叶青的介绍下,韩锋对这位楚军阀有了初步的了解。文革时期,数以千计的华国年轻人高呼切格瓦拉万岁的国际**口号奔赴缅国前线,他们以空前的热情投入了蒸蒸日上的缅共革命事业,楚华来的父亲就是其中一员。不知是缅国的政府军太弱,还是华国的革命青年太狂热,拿起武器的他们还真挺能打。反正吧,缅国政府是被华国给坑苦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从滇缅边境打到泰缅边境;文革时期,革命青年再次越界打杀过来。后来,华国高层觉得,这样闹下去容易引起国际纠纷,就发文要求本国的革命青年撤离。多数响应号召的年轻人撤离了,少数革命思想根深蒂固的年轻人一直留在了缅国,他们坚持作战,他们生儿育女,他们占山为王,楚华来现在的地盘就是他老子留给他的。

韩锋正在回忆那个狂热的时代,楚华来走了过来,远来是客,韩锋伸手招呼道:“楚先生,你好。”

“你好。”楚华来会说一口地道的华语,在伸手跟韩锋相握的同时,他问道:“听叶小姐说,你们都是岭西人?”

韩锋点头说道:“宁海人。”

楚华来笑着说道:“如此说来,我们就是老乡了,家父是桂林人。”

别整那些没用的,既然是老乡,那就少收一点钱。韩锋说道:“跟老乡合作如同他乡遇故知,相信我们的合作一定能够皆大欢喜。”

“那是当然。”楚华来从公事包中取出了一份合同,他说道:“各条各款,原封未动,你签个字就行了。”

韩锋看过旧有的合约,1400亩的全河谷沙地,均深4米,总矿石量是373。3352立方。依照这份合约,秀南河砂金矿项目的安全由楚华来派人负责,总共六名安保人员,每人月薪1000块,由江南公司全额支付。此外,江南公司每月还需上交税金150克黄金。

新合约和旧合约完全一致,韩锋当即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