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 (第4/5页)

定。

“他在衡州度日如年,据说一日三惊,听不得一点大响声。”

满不倒是很有信心。

“朝廷会同意吗?”

这“特别筹划”毕竟太过悬乎叶九思的帽翎都在微微发抖。

“这事……朝廷是想做不敢说,咱们挺身而出也是为万岁爷解了忧,只要咱们不留下明显痕迹,防着以后万岁爷找人追责,再没半分风险。”

说着说着,满不眉目间的忧愁渐渐化作淡淡笑意。

“再说了,此事,那延信可是求之不得。”

九月二十,衡州谣言大起,说英华军正自挂阳北上,即将进抵衡阳,消息传开,衡州城内乱成一团。

接着城中火药库爆炸,当地人以为是英华军火炮袭城,一天之内,全城跑得只剩老弱病残,驻扎在城外的延信部更是宣称遇上了英华军前锋,无比坚决地朝北撤退,两天之内全军就跑回了长沙,然后在长沙城南大掘沟壕,摆出一副据城死守的架势。

“大将军北进,长沙岳州空虚,为防贼军自永州侧击长沙,职不得已退守长沙。”跑到长沙的延信如此上奏,朝堂又是一片震动,可知得根底的满不和叶九思终于将那口压在胸口的忧虑之气尽数吐出。

衡州陷贼,那些死难民勇的抚恤就不必再考虑了,那都是敌境之民了嘛,之前衡永绑挂道的烂摊子,终于从湖南,从湖广,从朝廷身上卸掉了。

“满不、叶九思、延信三人,同担失土之贼,三人均降五级留用”

康熙降下愉旨,三人却是彻底放心了,这是万岁爷对他们做的认可,意味着以后不会就此事找他们秋后算帐。

只要长沙岳州在手里,丢掉衡州可没什么,要是还守着衡州,那七八十万两抚恤银子的窟窿,朝廷可是填不起。眼下两面用兵,户部粗粗一算,已是上千万两银子的花费,后面还要打,空荡荡的国库,不知还要挖几尺土下去,康熙更是舍不得掏自己银子来填。

“治国就是这般,要懂得取舍。”

康熙降下愉旨时,心中这般想着,要舍得眼前,才能赢得将来。

康熙君臣在衡州的一番手脚,李肆却是毫不知情,他很恼怒,以为是孟本违抗军令,擅自进击。眼下英华军兵力不足,再向衡州推进,那是一个新的战局,要在衡州站稳,就得在湖南保持至少两个军,还要提防清军自江西侧击,他现在更重要的是整理内务,可不是继续夺土。

遭了训斥的孟本很委尼,分辩说他可根本没动,是延信自己丢了衡州。

接着军情处传来消息,结合天地会获知的一些朝廷内情,李肆拼凑出了事实真相,真正缺钱的可不是他,而是清廷,是康熙。

靠着丢掉衡州来化解财政危机这手,让李肆佩服得五体投地,果然是不知有民的国,他怎么也难学来用。

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心烽烟南北起

() 皇……皇上,衡州之事,奔……何苦如斯?

眼见要至初秋,京营秋操提前办了,康熙又要出巡秋狩。走之前持意召见身体不佳,难以随行的大臣,以示恩抚,而跟李光地的交谈就不止是客套了。

李光地之前回了福建安溪老家养病,可没走多久,康熙就连连召其回京。李光地一方面是身体确实欠佳,一方面也担忧福建局势,再三推辞不就。胤祯大军在宜章受挫”康熙派了太医和内廷侍卫,由闽浙总督范时崇陪着,径直将李光地抬回了北毛

眼见形势危急,李光地也开始燃了自己,拖着病躯为康熙作了一番谋划,康熙衡量再三后,决定全盘采纳李光地的意见。

这是康熙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后的决定。李肆最初作乱时,李光地就建言待其自溃,却不想康熙轻视李肆,没能守住这一策。暗中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