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4/5页)

的帐篷都费了很多周折最后才找到。

阿旺今年六十有余,虽然不像牧场的贡布头人那样拥有大量的牲畜和娃子,但他是牧场最有威望的长者,因为他乐于助人,又好打抱不平,就是在牧场横行无忌的贡布也不得随意欺负他,因为一旦如此,就会激起众怒,整个贡曲牧场就会像俗话说的那样:敌人来了,一起拔刀。他老夫妇俩没有亲生子女,但他们收养的几个孤儿个个对他们比亲生子女还亲。最大的一个孩子呷玛已二十多岁,年前已单独给他撑了一顶帐篷,准备帮助他成家立业。呷玛今天一早便上山去寻找丢失的几头牛去了,所以格达和益西群批被迎进阿旺的帐篷热情招待一番后,便被安排到呷玛的帐篷住了下来。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格达感到浑身瘫软,异常困乏,早想躺下来美美地睡一觉。可是,他的到来像春风一样很快便传遍整个牧场。首先来到帐篷前的是一个怀中兜着一个小女孩的年轻妇女。她打散头上的发辫,低头弯腰恭候在那里。益西群批打算到帐篷外面去解手,猛然看见她,倒使他吃了一惊。

“你是……?”益西群批趁着蒙胧的夜色看着对方问道。

“我想……请求格达仁波切给孩子起个名字,不知……?”年轻妇女结结巴巴地说。

“这……仁波切要休息了,能不能请你明天再来……?”

“啊!”年轻妇女感到失望。“不过,今天正好是孩子满一百天,能请仁波切给她起个名字,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吉祥。”一般牧区的人都能说会道,而这个年轻妇女更是一个佼佼者。

“那……”益西群批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格达已经走到帐篷门口来了。

“请进吧!”格达说。

年轻妇女被让进帐篷后,格达看见那小女孩长着一双像湖水那样清澈的大眼睛,脸蛋圆圆的,十分可爱。问明了小女孩出生的年月日和时辰,捻着佛珠算了算,就给取名“扎西娜姆”,意即吉祥仙女,并赐给小女孩一根红丝绳,让她阿妈当即为她系在脖子上。年轻母亲带着满足的、幸福的微笑,掏出一块小银币献给格达,格达笑着婉言谢绝。

年轻妇女躬腰退出帐篷时,又有一个小伙子骑马飞奔而来。他说他阿爸病得很重,昏睡两天了,糌粑糊糊都没喝一口,特地来请仁波切出诊。他焦急地期待着格达能立即出发。格达没有推辞,满口答应下来。倒是益西群批很为活佛的身体担心,但他还是小声嘀咕着备马去了。

格达和益西群批在那个名叫呷多的小伙子带领下,骑马飞奔去到病人家。格达走到病榻前一看,在昏黄如豆的酥油灯光下,只见病人脸颊通红,嘴唇干裂,因病人两天以来还没有解过一次小便,诊断为因风寒所致的毒火攻心。当即嘱咐呷多要给他阿爸多喝一些白开水,然后又让益西群批从裹褡里取出一包以大黄为主的清热解毒药粉,他自己亲手把药送到病人嘴里。病人睁开朦胧的睡眼一看给他喂药的是一个活佛,慌忙挣扎着就要坐起身来,格达立即让他重新躺下,要他好好休息,告诉他他的病很快便会好起来的。

“仁波切,请喝茶!”呷多双手捧来一碗酽酽的酥油茶,毕恭毕敬地放到格达面前。

就在这时,格达的左面有人发出轻声咳嗽,他这才发现原来在那灯光的阴影里还坐着一个农区穿着的中年男子。他不禁问道:

“这位阿哥,你是从农区到牧场来的吧?”

那中年男子没有立即回答,倒是呷多替他回答说:

“ 亚(是的)!他是我的舅舅,他的家就在绒巴岔。”

“啊!”格达说:“绒巴岔距白利寺不远。”

“你是白利寺的格达仁波切,对吗?”那男子缓缓地说:“我听说过仁波切的医术很高明,就是没有亲眼见过你。”

格达谦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