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3/5页)
万算;怎么也没算到漏洞会出在最中坚的地方!
而李治看了李忠的这道‘让贤’奏折,心里虽然很高兴,可面上还是拒绝了,还派王内侍专程去了一趟东宫,抚慰李忠,赐了他不少好东西。
李小九陛下的这幅做派让长孙无忌等人也无话可说,而紧接着的一次大朝上,内史舍人(因避讳太子李忠,中书舍人改为内史舍人)李义府首先发难,上书李小九陛下,表示武昭仪贤德聪慧,育有二子,理应被册封为皇后……
此话一出,举朝哗然。
谁不知道以长孙相公为首的政事堂是坚决反对立武昭仪为后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跳出来跟长孙相公公然叫板!
这货要不是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憨货就是背后有人!
文武之中有一大半人都忍不住把目光溜向上首正襟危坐的李小九陛下……
听说,前几个月年轻的圣人一直在暗中找一些青年官吏说话,还有武昭仪的母亲周国夫人也活动得异常频繁……
对于一些渴望抱圣人大腿的人来说,这可是个出头的好机会呐!
所以,在这满座是狐狸的朝堂上,会出现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奇怪现象,其根本原因你懂的……
长孙无忌见这么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敢在大朝上跟他做对,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而褚遂良则不顾风度,指着李义府大骂道:“汝是何人,敢在朝堂之上妄议中宫之事?!”
李义府不亢不卑道:“小臣内史舍人李义府,忝居五品上阶之位,恰好能参与大朝议政……”
长孙无忌一听李义府的名字,不由眼中精光一闪。
他若是记得不错,此人是他亲笔勾下,要贬出中央的齐王党旧人,想不到此人竟然这么有能耐,竟然得到了李小九陛下的庇护!
长孙无忌在朝堂上是很少开口的,一开口必然要成事,可今天这朝堂上的气氛实在诡异得紧,他是越发不知该不该开口。
而李小九陛下今天可不像往常那样还会记得看他舅舅的脸色了,他一看李义府这个打手跳出来了,立刻开口维护。
“褚相这话就不对了,能站在这朝堂上的人都是朕的臣子,是大唐的官吏,对立后这样的大事自然都有发言权,怎么能以品级划分呢?!”
褚遂良顿时被噎了回去。
打手二号,御史中丞袁公瑜也跳出来附和李小九陛下,“圣人所言甚是。”
“先王庶人谋害嫔妃、皇嗣,理当处以极刑,圣人仁德,饶其性命,亦不行株连之事……”袁公瑜先大大地拍了李小九陛下的一记马屁,然后摇头晃脑进入正题:“王庶人罪有应得,不配为圣人之佐。然,臣以为后宫不可一日无主,还请陛下早立中宫才是……”
“那么,以卿家之意,朕当立何人为后?”李小九陛下十分配合地发问道。
袁公瑜不愧是干御史的,说起瞎话来都不用打草稿:“臣素闻武昭仪贤良淑德,仁爱过人,厚待宫人俾下,宫中之人莫不赞其贤……昭仪文采不俗,德行昭昭,著有
十数篇,实乃才德兼备,举世无双,可与文德皇后比肩……”
老袁对吴诩的一大通溢美之辞,让整个朝上的文武百官都觉得如果不立武昭仪那简直是李小九陛下的损失,是整个大唐帝国的损失……
连上座的李小九陛下也被袁公瑜的一席话忽悠得有些熏熏然,差点拍案叫绝了。
坐在御座珠帘之后窃听朝会的吴诩则是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擦咧!这个袁郎君的嘴实在太强大了,尼玛都快把她吹成圣母再世了,连文德皇后都快甘拜下风了有木有?!
不行,这货不能留在身边,不然哪天被他忽悠了都不知道= =
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