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 (第2/5页)

受他当年受过的气罢了……”吴诩想了想,又道:“其实也不必一定推我上去,只要把军中的人掌握住了……”

当初长孙无忌、褚遂良之流所能倚仗的也只是先帝顾命大臣这一个名头,也幸亏他们手上没有足够的兵权,又被李小九坑走了程知节,所以之后的君相之争中,李小九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句话说的好啊:枪杆子里出政权!

吴诩刚说到这里,忽听小顺子在外间通报道:“启禀天后、太子,张相公求见。”

两人听说张文瓘求见,都停下了话头。

“宣。”

不一会儿,张文瓘就在小顺子的引领下缓步入内。

“微臣拜见天后、太子……”张文瓘出身清河张氏,相传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

张文瓘出仕很早,在李二陛下时就通过了当时的明经科考试,被补作并州参军,协助当时的并州长史李绩料理军政要务。李绩十分赏识其才干,曾赞他为当代的管仲、萧何,说他有名相之才,并对他相当照顾。后来。李绩老爷子帅大军铲平半岛,就特意举荐张文瓘到辽东任职。

张文瓘在辽东的四年间,为官清廉公正,治理得政通人和,深受百姓称赞。

所以,在第一次重整政事堂的时候,李小九和吴诩就不顾‘兄弟不许并居台阁’的旧例,将张文瓘给调了回来,任东台侍郎。

之后,张文瓘又兼了大理寺卿,因为其执法公平而宽恕,长安不少人称其为‘张青天’。

去岁,东宫人员变动,张文瓘累升为右相,兼任东宫左庶子。

如今李三郎和魏叔玉不在,留在长安的官员除了长孙诠之外,就是张文瓘的分量最重了,能劳动他的事绝对不会是小事!

所以,乍见张文瓘神色肃然地入宫,吴诩和李贤二人的心里都涌起一阵不安。

果然,就见张文瓘行完礼赐座之后,首先就报告了一个坏消息。

“卢国公程知节昨夜病逝,其子怀亮报丧表章在此……”说着,张文瓘从袖中取出一封素色则子,双手呈了上来。

小顺子忙躬接了过来,快步呈给吴诩。

吴诩沉着脸翻了一下那本则子,就递给了李贤。

“卢国公乃开国元勋之臣,张相你要盯着礼部,用心安排其后事,至于谥号、追赠等,着政事堂诸人尽快拟出条陈来……”吴诩迅速定下了基调,让张文瓘好好安排诸事。

“东都那里要尽快上报详情,令天皇得知……还有卢国公的讣告,着崇文馆学士尽快拟定,刊登于报刊……”

张文瓘听吴诩一一交待了卢国公身后的各项事宜,忙躬身领了诏命,并保证把卢国公的后事办得风风光光的。

说来这程老将军闲赋在家已经好几年了,其子程怀亮虽然尚了清河公主,前程却远不如魏叔玉、长孙诠等人。

当然,清河公主非长孙皇后亲女这点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大概就是当初李小九陛下猜忌程知节党附长孙无忌,有意将程氏调离中枢。

好在程知节比较知进退,在征讨阿史那贺鲁失败后,就主动认罪,引咎辞官,让出了禁卫大统领的职务。

之后,朝廷曾起复其为刺史,也被其以年老体弱为由婉拒,坚决不掺和到帝相权力之争中去。

等到李小九陛下乾坤独断,政权稳固之时,程知节才让儿媳清河公主时常进宫拜见帝后,叙叙亲情。

所以老程家虽然远离了权力中心,反而没被李小九陛下遗忘。

如今程知节一死,其子孙出头的机会倒是来了。

吴诩刚才还发愁找不到可用的人给自家二郎,这会儿平白就冒出一个好机会来了。

程知节可是硕果仅存的几枚画像在凌烟阁的大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